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扔掉那部红色老人机。里面记载着的东西可以用羞耻、无知、幼稚等所有你能和少年时期联系在一起的词汇来形容,当然主要存储形式就是那一条条躺在收件箱里的简短语句了。
想当年,收到一条短信可比现在收到一条WX的视频邀请要稀罕的多了(当然垃圾短信除外),你似乎永远可以期待一条未读短信的内容,是有人来问作业了?是有人来发牢骚了?还是直接发错人了?这种凭空冒出的“当日首次短信”,带来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总是最浓郁的,而随着两人之间的一来一往,在此之间的每次新短信铃声就开始逐渐归于平淡,内容变得可以预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发信人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得到的回复内容来决定自己的措辞。这让我想起了回音壁,当人们掌握了回音壁的反弹规律后,制造一个在自己期望范围的回声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点在朋友之间的短信聊天中有时显得格外明显,所以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两个彼此熟悉的朋友之前的聊天在某个视角去观察的时候,会像是一场只是用来互相满足社交需求的一种沟通?这样的想法光是瞄上一眼都让我感觉到有一丝冰凉和诅丧。
如果说我尚可以在朋友之间的聊天中找到一丝阴暗的属性,那么两个怀抱着暧昧意味的人之间的对话则让我无法将其与之前的假设产生任何联系。倘若朋友间的聊天像是两个人共同在阳光明媚的下午一起放学回家,那么暧昧之人的对话大概就像是穿越回了恐龙时代的现代人,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刻你会见到何般或惊险、或壮丽的景象,而这两者都将会是远超你想象范围的。
我不想说我有很多有关上一段内容的聊天经历,因为这样我感觉有点像现代的一个很污秽的概念——“聊骚”,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大概是专门用来形容已有伴侣的男士和其他陌路女士发生暧昧聊天的这种行为(既有伴侣“同路”,那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应当可算做陌路)。我只能说我少年时最难忘的聊天体验都来自于上一段这种性质的聊天内容:思前想后,抱着有点豁出去的心态,发出当日第一条短信,如果作业恰巧漏记,那内容就是“还记得XX要做啥嘛?”当然更多的还是一句传世问句“What Are You Doing”。。。简单,对于对的人来说,有效,效率够高,而且不费脑细胞。然后就是假装放下手机,认真地奋战眼前的作业,但余光总会不由自主划向小小的手机屏幕,虽然短信提示声肯定是开着的。当信箱第一次传来回应,感觉就像是道路终于开启,赛车上了跑道,最终能做出怎样的单圈成绩,就全看司机的驾驶技术了。
我只记得在那么些个夜晚,我的赛车好像插上了翅膀,在赛道上空不断地做着花式飞行动作,云朵被撞出了细孔,阳光顺着缝隙照下,条条光柱照射地方向,无一不在追随着我的飞行轨迹...最后我双手离开了方向盘,想看看这部赛车单靠自己能划出怎样的弧度,再然后...我就被告知要撤场了,时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那就睡吧,一早好像还是最可怕的语文早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