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人们必须像磨砺刀剑一样对待自己的品行。光辉的灵魂一旦被锈迹掩饰,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再磨砺一次。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听到《菊与刀》的名字,潜意识中已经认为这是一本牛逼哄哄的书。感恩豆瓣网的书友送了我这本书。早些年为了了解东瀛文化,匆匆浏览了一遍,再回想已经没了什么印象。春节期间和JM约定共读,于是又把这本书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
露丝在社会学上的造诣毋庸置疑,书中分析东瀛人的角度和思路也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这次看书时配合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交叉阅读,将书中的论点直接套用在《占星术》中出现的人物上,感觉的确很切合东瀛人的特点。
很久没有看学术性的书,阅读时略感到吃力。有时候必须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倘若能经常认真读完这类社会性+学术性的书籍,不但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很好地锻炼注意力。最重要的时,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觉得,这么难啃的书都啃完了,还有什么难事是自己不能克服的。
全书读完后,没有最初期待得那么惊艳,虽说颇有收获,但距离满足心中的期望依然有很大的距离。《菊与刀》自带物哀气息的书名,反衬书中的内容少了日式凄美的婉约。
书中对东瀛的描绘大体符合平日通过各种其他途径了解的东瀛。只不过露丝毕竟没有去过东瀛,更多只能通过数据分析和在米国的东瀛人经行研究。对于其所在的年代,查阅资料、走访调查都极为不便,能够将东瀛人的品格分析至斯,着实不易,也更显其专业。已经为我解惑了,东瀛人认真极处的执着从何何来,从《足球小将》到全欧班的国家队,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惊叹。也理解了,为什么AV产业如此盛行。
但不可避免,部分内容带有米国人的主观色彩,正如很多欧美人都觉得华夏人还留着辫子一样,书中片面所有东瀛人都是耻文化所孕育的“变态”。——虽然东瀛人变态率很高,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可能因为华夏和东瀛千百年来的纠葛,造成我们在分析时会更细致得从北海道、九州、四国等等,不同地域划分下的东瀛人来分析。
成书半个多世纪了,时代不同了,整个东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因为时代早就的局限性也是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避开的雷。不过像我这样冲着名气去看的人其实无所谓,反正我不搞学术。
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国家,应该先学习他们的语言,从语言的使用规则中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很多传承下来的内核。所以是时候安排一下简单学习一下日语,以便日后去东瀛玩耍了。
现在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电影、电视看到这个国家的所重视的品质。身边喜欢看日剧的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会更习惯使用敬语,也更习惯与鞠躬便是感谢。对于东瀛这个国度,我的感官并不好,但是东瀛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处事原却是我非常欣赏,并愿意以之为目标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决计是没错的。
书中多次将东瀛文化同暹罗文化和华夏是文化经行对比,暹罗文化那我是不了解,但是引用华夏文化时的一些句子,看得我还真有点尴尬。连译者都忍不住在书中备注了露丝的一些错误。由此可见让欧美人了解华夏真实的样子,的确任重而道远,一个社会学者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普罗大众。——吐槽一句,看看现在的米国,再看看露丝在书中的米国,这绝对是两个国家!至少即便是现在,黑人在米国也依然没有完全得到平等,自由是白人的自由,平等是白人的平等。
阅读的过程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电子书和实体书交错阅读。结果差点就读崩了,电子书引用的版本和我的实体书不是一个出版社,导致同一段内容,因为翻译原因,我差点就找不到在哪里了。阅读起来口感差了好多,翻译者的语言功底造成很多词汇的表述几乎完全不一样。所以千万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从头读到尾。——米国人研究东瀛文化的著作翻译成汉语,这弯绕得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