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的时候,抬头认真地数过星星,可我从来没有记住自己曾经数过多少颗。不是因为我的记性不好,而是我永远总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忘记了数数这回事,只因为夜空太美了,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是不是像极了,把书读到心里去的你?
——题记
作为一名努力耕耘的“小园丁”,深知努力提升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可是,往往因为五花八门的新思想,我陷入彷徨。对于一名语文启蒙期的老师,他影响孩子人生最为深远的事情是什么?百战百胜的“考能”,还是百口莫辩的“交际能力”,还是……
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小孩子纯洁的内心也会受其影响,只因他们的家育环境也深受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慢不下来生活的节奏、深不进去的“视频”思考方式、耐不住性子的教育引导……无论何时,“知识改变命运”,这都是一个不过时的潮流。只不过新时代下,可以赋予新的一个内涵“阅读可以塑造人生”。挣扎在职业场中,常常会迷失自我,是阅读帮我一次次找回我从业的初心。接触“共读一本书”活动之后,我越发地清晰了自己的语文启蒙的定位:影响孩子走进书的海洋,掌握阅读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正确的价值观下汲取力量、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认知。若是将我此次的参与进行总结,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我收获了仪式感!
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快节奏的生活让现在的孩子们少了很多真正的精神层面的“仪式感”。零食、玩具、书……随时都可以被满足,所以,孩子们就习惯了可以不“珍惜”和“不重视”。“仪式感”却恰恰能潜移默化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意识,引起他们对于所得的重视。为了营造此次阅读的“仪式感”,我做了以下几项准备活动。
第一,起草亲子共读的倡议书,烦请家委会进行通知,接龙报名后集体购书。
第二,与家长商议,“偷偷地”为孩子准备“爱心寄语”。
第三,“好书推荐会”上介绍新书的同时,放发家长的“爱心寄语”,隆重地发放新书,引导孩子畅想新书。
第四,亲子共同打开新书,并用手机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幸福的一刻。
第五,[endif]借助“群阅读打开”的形式督促学生每日进行读书。
以上这些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装式”,更是带给了孩子们满满地自信和能量,这也为克服后期阅读中的困难做了很好的铺垫。除此之外,活动开始前的“评优”原则的设定为此次活动的结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懂得了“深入感”!
“读书百遍,而义自现——《荀子》”这的确很对,但是停留在浅层次的重复阅读,也仅是鹦鹉学舌“咿咿呀呀”,低年级的阅读引导更是如此。识字量、生活经历等的限制,我无法引导学生自觉深入地去阅读和感悟。在阅读指导课中,我明白了:在与学生互动分享的过程中,耐住性子顺势补充必要的科学知识及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感悟更多。在共读《熊先生冬日大创作》这本书时,针对热点话题“熊先生的头等大事”,我“现学现卖”,把熊冬眠的特点及原因简单分享给同学们。这不仅很快地帮助他们攻克了“头等大事”的难关,而且在第二次课中分享中我还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了熊为“半冬眠动物”……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我们进行了“创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亲子陪伴式的创造性的阅读、天马行空的阅读思想呈现、激情彭拜的阅读收获的分享……这一切都是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展现,这也给我带来了设计并执教新型阅读课带来了灵感,我不再执拗于“读读+分享(摘抄、浅层次的形式化分享)”的阅读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生字量少,大部分的阅读作业都是家长完成的,但是此次共读活动让我开发了更多的阅读分享形式:视频谈感受、语音创编故事、绘制自己的阅读所得……灵动的阅读方式和呈现阅读结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我收获了家校共育中的“感动”!
由于一年级上学期的特殊情况,学生们还不能完全适应线下正常的学习活动:情绪失控、行为问题频出、学习活动跟不上节奏……单单是应付于正常的学习活动,我就心烦不已,更别提开展更加深入和丰富的读书活动。但是随着共读活动的开展,我们班亲子陪伴的时间越来越高效,亲子矛盾也化解了许多。有家长在本期的活动总结中如下写到:
“其实在这次活动开展之前,我个人几乎没有陪伴孩子阅读的习惯,日常的学习辅导主要是孩子妈妈进行辅导的。得益于这次活动的开展,让我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以致于每天晚上试着与孩子开展共同学习或者交流,自己也已习惯于陪伴孩子,更习惯于孩子的陪伴。”——浩诚爸爸
这位爸爸借“共读活动”拾得了一种与孩子情感沟通的渠道,亲子间形成了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依赖。
“在我们国家,在所有的学科中,真正能够影响人一生的,就是语文;而阅读理解,是我们认为语文中的核心,这一点,相信许多参加工作很多年的人都能够深有感触。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已开始刻意的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从一开始我们强制要求孩子去看,到现在孩子能够自觉去看;从一开始孩子敷衍的只看图片不识字,到现在能够仔细阅读反复翻阅并不自觉的思考和记忆;从一开始是为了完成家长的“命令”,到现在每晚睡前的习惯性看书甚至不让看还不高兴,我们正在亲历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但这并不是结束,还要继续观察和不断的纠偏。”——汇泽爸妈
这两位家长对语文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他们的共读的坚持对于孩子学习的引导也已步入正轨。收到这样的反馈,我真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这次一共两本书,孩子每一本都读了好几遍,我和孩子真的收获了很多,不单单是简单的读完就完了,而是让这本书真正的在孩子手里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知道怎么读书了,让我也明白了如何引导孩子读好一本书。”——洛晗妈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位家长已然从活动中获取了如何与孩子共同读好一本书的“秘籍”,他们的阅读也变得越来越有趣味、越来越有深度了。
还有很多很多正能量的令我感动的反馈,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亲子共读”加上“师生共读”中的感动时时发生,也将持续发展。
未知的开始让我充满了畏惧,但是小心翼翼地探索却让我兴致盎然、欲罢不能。虽难以尽善尽美,但是我选择了相信,我必然努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