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陵布衣”到“千秋诗圣”

杜甫,我们中国人,都是耳熟能知的,我们也知道他被称为诗圣,但是他为什么会得到“圣”这一响彻千古的称号?他又为何受到白居易,朱熹,王安石等名人如此高的评价?

首先,我们可以把杜甫的生平,用他自己写的四句诗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第二个阶段是“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第三个阶段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最后一个阶段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先我们来看杜甫生平的第一个阶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引入几首诗来更好地理解。

《壮游》(节选)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在这一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杜甫其实是一个神童,因为他在七岁的时候就出口成章了,而且在九岁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作品,到了14岁,甚至可以出没文坛,当时的文坛领袖都把年少的杜甫比作为班固,扬雄。他在十中也写到自己性格豪放极恶如仇,而且十分有作为和报复,有着一个济世梦。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写连绵不绝,鬼斧神工的泰山的,但是其实他在最后一句话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就体现出了杜甫的向往以及志向,这首诗杜甫写他的时候在20多岁左右,从杜甫在最后充满朝气的一句话来看,根本看不出他是刚考试落榜的人,当时的杜甫体现出来了年轻人的向往以及能量,所以说可以看出第一部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中的“放荡”以及“轻狂”当时的杜甫其实体现出来的跟李白都是那种朝气蓬勃。

还有一首诗也可以体现出第一部分,才华横溢的杜甫,而这首诗也涉及到了第二部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以上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部分,这一部分跟杜甫的第一阶段有关。他道出了自己从小就比较贫穷,但是依然才华四溢,“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杜甫当时真的十分有才,并且轻狂,而且他还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就是做帝王师的高远志向,而从之后的一些句子也可以看出,杜甫想要拥有一个官职去实现自己的抱负。那么这大概就是第一阶段的杜甫了,我们可以用三个点来剖析一下这个阶段的杜甫,分别是家风,世风以及禀赋。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天赋是非常好的,因为从小就备受瞩目以及是一个神童。而当时的世风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因为当时虽然是开元盛世的尾巴,但是依然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唐盛世的景观。而家风呢?我们可以从杜甫的一句话来剖析一下他当时的家风——“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可以看出来杜甫当时的家风其实是非常好的,有着好的教育,以及流传到杜甫那里写诗的家风。而这就是第一个阶段的杜甫。这个时期的杜甫,毫无质疑的就是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轻狂青年。

而我们在接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道出他的第二部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第二部分,也就是杜甫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从而去到京城追逐梦想,结果进入京城之后,十分的“萧条“,“悲辛”,特别是这三句,“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中的“旅”,“悲辛”等等,都可以体现出当时杜甫的不得志,因为当时李林甫“野无遗贤”的事情,无法实现济世梦,所以他为了实现这个志向,只好“骑驴十三载”,而在这首诗里,也体现出“丈人”其实对杜甫十分的好,而祝福其实也不想放弃这一志向,也是走走停停,一步三回头,他写这首诗,也是想让“丈人”提拔自己,引荐自己。在第二阶段其实不难看出唐王朝的盛世其实已经慢慢显露出来了腐败,萎靡的一面,就比如杜甫的《兵车行》当中写的就是因为“武王开边意未已”,唐玄宗好大喜功,并且不断在民间中征兵的生死离别,哭声震天的场景,这时候,杜甫虽然已经能体现出来忧国忧民,但是其实他那个想成为帝王师,并且改变这一切的志,其实还是没有完全消失的,而在这个盛世的末尾,有许多人比如李林甫,都在不停的拍着皇上的马屁,但是杜甫却反对唐玄宗好大喜功,其实也可以体现出他对于政治自己的一个见解了。能在这一个阶段,当时的世风都是一样的,但是就看自己的一个取决了,而正是由于杜甫的这一取决,才导致他自己的精神的一个超拔和提升。

而接下来就来到了杜甫人生中的第三个阶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个阶段的情感其实贯穿了杜甫的一生,而且这也是杜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了。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唐朝的慢慢的没落,也可以看出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残暴,当时,杜甫被叛军俘虏,但是因为他官职十分微小,所以被叛军抓紧长安,而长安城中的人们也日夜盼望着官军到来,“日夜更望官军至”,于是,杜甫从叛军占领了长安中成功逃脱,并且找到了唐肃宗,唐树宗见他如此的忠诚,并且封他了一个比较大的官,杜甫中心耿耿,所以便直言上谏,结果唐肃宗大怒,因为当时全部都是拍马屁的人,而杜甫有忠心耿耿,想要为唐朝复兴有所作为,但是唐肃宗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当时的唐朝已经慢慢没落了,于是杜甫就被贬了,但是即使他被贬了,他还是仍然能写出《春望》之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这一句杜甫看到的是破败的村落,但是他心中所思所想却全部是国家与百姓,所以看到的花和鸟都是忧愁的,这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愁了,而这种愁,却不只是那种妻离子散的愁,而是推向了那个国,以及那普天之下的人民的愁,在这第三阶段,杜甫写出来的诗中的忧国忧民,已经可以体现出他为何叫做诗圣了。杜甫被贬之后,离开了长安,由洛阳经过潼关去华州任所。之后,在路途中,杜甫看见了很多民不聊生的惨状,于是他写下了“三吏三别”。但其实他当时已经彻底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了,因为,唐玄宗封他为官的时候,其实他那会儿是最有可能实现志向的,但是他一旦远离了皇帝,再重回那个地位,便是几乎不可能的了。但是杜甫在这一趟路程当中,看到了众多民间疾苦,虽然他看的,越来越低,但其实他境界越来越高,他的诗中不只是为自己的不得志而惋惜,而更多的是那忧国忧民,在心中解不开的愁。

在三吏三别之中的无家别里,杜甫发出了那一句,响彻千古的呐喊“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这一句完完全全就是安史之乱时,唐朝百姓缩影,无家可依,“亲朋无一字”,饿殍遍地。而杜甫也记录下了此一惨状,并且用他忧国忧民的充沛仁心,抒发出了这一情感,即使贯彻千古,我们读到这一句时,依然能为之一振。

而第三部分的杜甫志向彻底破灭了,但是他用诗抒发出了他那忧国忧民的感受,写下流传千古,沉郁顿挫的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中的“忧”“叹”也能体现出当时他的不得志以及内心的愁。之后的杜甫也一路向西逃亡,来到了第四阶段。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也在叹息着自己的命运多舛,但也同时想要一个能庇护下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百姓的房子,即使自己冻死。第四阶段员杜甫已经“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但是他在受苦受难之余,却还是用仁心外推,提笔写下这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在《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我们可以得知他的亲戚好友已经失信的失信,去世的去世,杜甫一家也是在一座小舟上四处漂流。而杜甫也即将迎来他生命中最后的几天了,杜甫也感知道了这种信号,于是写下了《风疾舟中伏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在这首诗中,杜甫感叹,自己将要去世,也不能安置家人的悲痛心情,泪流满面。但是依然担心着战乱的国家以及漂泊的人民。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忧,对家的忧,还有就是对天下的忧,这些忧融合到一起来,就组成了杜甫。这时候,家风以及禀赋都显现不出来了,而世风,我们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杜甫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他不会去进那些谗言,拍马屁,也没有在这乱世中,隐居苟且偷生,他仍然选择着去追逐自己的志向,虽然之后志向彻底实现不了了,但是依然用一行行跃然纸上的诗让我们感受着他内心的一份“肠内热”,即使“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灵魂和物质都无处安放,他依然用着他那沉郁顿挫的热血,以及那忧国忧民的仁心,照亮着这黑暗的世界,以及给了他自己的灵魂一处安放的港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366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521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689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25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4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27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47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20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90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27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2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71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42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88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66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代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两个人虽然同样拥有远大的济世梦,可是李白对于济世的态度则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YuMoo555阅读 329评论 0 1
  • 从历史角度上来讲,发生过非常多的大事,但是从诗史的角度上来讲,也有过无数的高峰。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杜甫。杜甫被我...
    王煜舒阅读 221评论 0 0
  • 杜甫,被人们称为一代诗圣,而朱熹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说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真君子之一,同时,人们也说他的诗是"沉郁顿...
    胡畅舟阅读 221评论 0 1
  • 说到盛唐诗人,最绕不过的便是李杜二人。虽然他们二人共享盛唐诗人的最高名誉,但是他们又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人。李白被后世...
    洵张阅读 210评论 0 1
  • 杜甫,这个人想必大家对他都不陌生,他是一名唐朝诗人,她与好朋友李白见证了盛唐到晚唐的兴衰变化!他也是因为这件事情,...
    DJ大队长阅读 2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