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华书局该版的《三字经》,我将写一系列的文章,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
为了更利于梳理,我把《三字经》分为47小节。具体参考:《三字经》【总纲】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人刚出生下来,本性都很良善。
天性虽然接近,习惯相差却远。
如果不加教诲,秉性就会改变,
教育要讲方法,贵在始终一贯。
触发:
1 作为《三字经》的开头,这几句话深意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这一点。孩子是最美好的,他们纯真无邪,本性良善。我很喜欢“良善”这个词,它不等同于“善良”突出“善”,而重在强调“良”。
人之初,本是良才,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形成天地般的差距呢?我想这一定和环境、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
但不管怎样,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最初拥有的那份纯真。2 “性相近,习相远。”
一语道破天机!人和人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就是因为“习”。这个“习”,被解释为: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后天的环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习性、习惯。
正因如此,一个孩子的教育在习惯养成阶段就分外地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注重各个方面的教育并努力使之平衡,这些,都是比单纯地论成绩要好得多。
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可谓是受益终生。同样,不好的习惯,亦危害绵长。
但是,也别悲观。尽管市面上那种“21天习惯养成法”不见得能够根除人们身上的惰性,但也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
有人说,习惯养成重在坚持。私认为,其实不然。前几日看过的一本《习惯的力量》,有一个很新的理念。习惯的养成,重在观察自己的心理暗示和回馈行为,要想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是和自己拼着命地拧着来,而是慢下来,让自己逐渐适应新的行为模式。具体的方法,详见文章:《习惯的力量》书评3 “苟不教,性乃迁”
这是教育的意义,也是责任。为人父母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尤其是一个人小的时候,受到优质的教育是多么好的事情。现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而且,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时代了。
“性”总会迁,不变化才是最可怕的。而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改变。4 “教之道,贵以专。”
这里的“专”指的是专一,始终不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坚持”。
自古以来,能有所成就的人,必然有所坚持。但这个结论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比如,坚持了,就一定会成功吗?
很多人在朋友圈打卡,每天跑10圈,每天背英语单词,每天早起……
乍一看,觉得这样的人很厉害,但其实,细问下来,却不然。关注了形式,就容易忽视内容。那些在朋友圈里欢呼热闹的人,他们有的时候,不是努力,而只是寂寞和缺乏认可。
不管一件事情,坚持的形式是什么,但重要的是,我们要确定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方向。“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也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奔跑,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前进。
持续更新,敬请期待!更多系列文章详见:
【蒙学经典】——《三字经》总目录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