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清远很郁闷,年底部门绩效评定,他又是B。在清远的公司里,B是一个普遍的绩效,A和A+才代表着优秀,意味着晋升和加薪。事实上,清远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工作了好几年,一直兢兢业业,每天自觉的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按道理来说领导和同事应该都看在眼里,但怎么会绩效评定就没有好的成绩呢?他决心找领导好好聊聊。
部门领导赵经理一听就明白他的想法,拿出了一个清远最近写的市场分析报告,用这个作为案例来跟清远交流。这是赵经理让清远牵头组织的一个公司新产品C的市场分析报告,公司现有的产品结构中,现金牛产品后续增长乏力,瘦狗产品和问题产品很多,但缺乏明星产品。因此公司把很大的希望放到了新产品C上。清远也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拉开架子就做了一份报告交上去。但最后赵经理交给公司的报告和他做的完全不一样。
赵经理问他,你觉得做这个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清远很诧异的说:不是给公司交个报告吗?我还找了好多资料写的。赵经理说:这份报告核心是要向公司讲清楚,这个产品有没有前景,值得不值得做。但是通篇读完你的报告,也没有任何结论,这个报告是没办法用的。
清远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想想自己的报告里引用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方法论和网络上对这个新产品的一些文档,但确实没有回答赵经理的这个问题。心里又有些埋冤赵经理没早说。赵经理叹了口气:“每次问你写的怎么样了,你都说正在弄,进展很顺利,等临到交材料了,让你重新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只能我带着另外的同事赶紧赶了一份出来。”清远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在经理的帮助下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分析
(一)目标不清:有很多人,做事情先想的不是目标,而是撸起袖子先干,公司要的是对市场和产品分析的结论和判断,而清远想的就是完成一份报告,对他而言做的好的标准是借鉴了多少方法论,如何把报告做的好看,因为目标不清晰,在错误的方向上用错了力。
(二)视野不宽:也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哪需要什么视野和格局。但恰恰因为自己是一颗螺丝钉,才更需要知道自己在整台机器里处于什么功能模块的什么位置,发挥的是什么价值。对于清远来说,既需要站在赵经理的角度去想为什么要做这份报告,从部门的角度考虑这个报告代表部门的产品分析的价值,也需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产品对公司现有产品体系里产生的作用和需要投入的资源。
(三)方法不对:写一份市场分析报告,并不是去网上和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就能完成的。很多人会把学校里写论文的方法带到工作中,其实是需要更多的对产品实际功能、市场竞品、客户的实际感受的分析。去趟图书馆不如去找潜在客户具体聊聊,不如去找渠道商或者销售问问市场的需求,不如去找产品人员了解研发的难度,需要在研发力量和公司资源上的投入,和现在公司资源的瓶颈。
(四)协作不好:如此说来,一份工作报告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也需要很多积累才能完成的好。清远面露难色,“我跟销售、研发的人都不熟悉。”赵经理很平静的说:“这是你的问题,如果你来这个公司好几年,都没有认识一些外部门的人可以去合作,或者在工作需要的时候,主动想办法走出去找别人帮忙,这个问题谁也帮不了你,因为谁也不会主动把肉喂到你嘴边的。”清远很苦涩的点了点头。
结束语
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很勤奋很努力,但最终的成绩总不像自己想要的那样。我们总要明白自己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再去找方法,希望多反思,再不断改进,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