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位家有高考生的妈妈闲聊,一模考近在眼前,春考也为时不远,压力说没有是不现实的,毕竟高考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未来。有的家长把孩子逼进了哈佛,有的孩子却被家长逼得跳了楼,正反个案比比皆是,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既出成绩又身心健康呢?
答案就是:了解孩子,知道他是块什么料。若是块金刚石,那大可任你打磨切割,若不是,那就得悠着点了。这就好比中医的辨症论治,开方子前必须辨症到位,到位了方子就很简单,不到位方子换来换去还是无效。
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块什么料,说说简单,现实中又有多少家长敢拍胸脯说“我懂我的孩子”呢?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低估自己的能力。孩子跟父母有着天生的高相关度,用物理学术语讲叫“量子纠缠”,他们是同频的一组,能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知子莫若父”,最能了解孩子的人非父母莫属。只要父母们做到以下几点,“懂孩子”不是个难题:
1、从孩子出生起亲力亲为养育、陪伴孩子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跟孩子的互动是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是第一手资料。“3岁看大,7岁看老。”7岁前也就是上小学前,一个人的性格就定了。家长们怎可错过这七年“懂孩子”的黄金期呢?
2、学习知晓有关生命成长的知识及大道至简的宇宙观
父母不是天生的,是因为有了孩子才成为父母的,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父母这一新的角色同样需要学习和成长,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当父母有了无常、因果、共振等宇宙观,并知晓了生命成长的节律,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就会有的放矢地去观察、去应证,从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和智能强项,并顺着这块料的材质去打磨,不管是石头还是玉,都能成为艺术品。
3、父母不断成长、完成自我
很多父母都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替自己完成心愿,这是一种自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父母的作用只是一份助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解惑、安慰和帮助,但不能替代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所以成为父母以后,是父母成长的开始,是跟孩子一起的共同成长,孩子成长为成人,夫妻成长为父母,“父慈子孝”是双方共同学习的功课。
诚然,是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似乎就可以对孩子任意妄为,但是不要忘了,正是孩子,才成全了为父为母,父母与孩子的生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