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卷的叙述,资本的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
(1)资本家原始积累获得货币,在真正的商品市场购买商品(机器和原材料),在劳动市场购买劳动力,经历了G-W这个过程;
(2)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进行生产消费,货币流通过程终止,最终生产出新的商品,且新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价值;
(3)资本家回到真正的商品市场,对新的商品进行售卖,经历了W-G这个过程;
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这个循环为产业资本的循环,只是在循环中依次采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将三个不同的循环过程连接为一个整体。由于是一个环,因此从哪个资本出发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
下图摘自《跟大卫哈维对<资本论>》,其中大卫哈维用的是英文版中的符号,例如M表示G,C表示W
马克思关注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形态变化,关注不同形式的特点与能力,和不同形态之间变化的困难,这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资本循环中遇到的问题。大卫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蝴蝶的生命周期。资本就像蝴蝶一样,可能经历“毛虫”,可能经历“蝶蛹”,可能经历“蝴蝶”。不论处于哪一个阶段,它都到处寻找想要、需要或者得到它的人,以便完成形态的转化,周而复始。从而,资本在不同形态下进行的空间和地理运动的差异,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的过程有启发。货币是最具备地理移动性的资本形式,商品的移动速度慢一点,而生产活动移动起来则难得多。移动速度与交通运输速度有关,近几年的中国交通网建设极大地缩短了流通时间,从而对于资本的流通有着促进作用。而金融资本,具有更大的流通性,这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资本统治全球的主要原因。
第二件是马克思聚焦于循环过程本身发生扰动与危机的可能性。循环过程本身这个稳定解是理想化的,是在很多条件约束下的结果。一旦三个阶段的一个阶段发生了问题,整个资本循环就土崩瓦解,造成经济危机。这不仅涉及到资本的生产,而且涉及到资本的实现。而且,资本的实现更是资本惊险的一跳。第三个问题涉及资本自身的本质,和资本本质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