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苗治民总经理出席了以“推动包容性增长,共创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澳大利亚工商领导人圆桌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苗治民介绍,矿产资源集团是2022年7月成立,这两年来我们集团与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业企业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和几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了铁矿石贸易供应链,以及原料绿色低碳应用,尤其是绿色低碳方面大家都非常关心,矿产资源的开发展开深入合作。
苗治民说,中国矿产积极推动国内外的矿山、冶金等矿产资源供应链企业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生态。我们在进博会上连续三年举办一些活动,吸引了澳大利亚的这些企业一起参加活动,推动供应链的发展。
大家刚才谈了很多,中澳在矿产资源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前景广阔。2003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最多的是矿产品,进口的数量达到8.66亿吨,进口的金额达到8841亿元,其中铁矿石是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最大的单一品类。
2023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7.37亿吨,进口的金额达到5911亿元,占比到54.16%。据报道,矿业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4年的4%提高到去年的14%。2023年铁矿石出口额占澳大利亚总出口额的20.2%,其中85%都销往中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能源矿产领域,中澳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精炼和加工国。2023年澳大利亚锂矿产量的98%出口到中国,销售额超过了1100亿元。在投资方面中国对澳直接投资,存量中采矿业占比到44.4%,应该说占比是相当可观的。
苗治民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的经济结构,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面临着复杂变化,从需求来看,中国钢铁等传统制造业进入到存量优化阶段,粗钢产量稳中有降,铁矿石等矿产的消费呈下降趋势,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相应的锂、钴等新能源矿产需求持续大幅增长。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全球铁矿石的增量中,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铁矿石生产国已不是主要的增长主力,铁矿石供应给中国的也更加多元。预计铁矿石供需形势将进一步宽松,价格逐步趋降。新能源矿产供需形势各不相同,目前全球锂矿产量大幅增长,呈供过于求态势,价格跌跌不休。
但铜、铝等新增项目减少,整体的供需仅平衡,价格是节节高升。矿产资源在全球分布极不均衡,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实现资源的自给自足,矿产资源供应链一定是全球化的合作共赢,中国企业需要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也需要中国的市场。
苗治民表示,今年11月7日在进博会上,中国矿产联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发布了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的倡议,希望中澳两国矿产资源企业以及供应链的冶金、航运、港口、贸易等各类企业和合共生、责任共担、创新共赢、开放共享,敞开胸怀、积极对话、精准合作、砥砺前行,共同推动矿产资源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和平大学联合主办,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创新商会协办。
中澳近百位工商界人士围绕中澳经济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二是加强新兴领域合作,拓展中澳合作新空间;三是布里斯班奥运会-中国企业的机遇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迟京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际交流合作部部长许朝友分别主持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