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简书的故事‖改变自己,从坚持一件小事开始

初次加入简书是在2018年,是为了完成培训的要求。那时候的我已经有快八年的时间没有用心写过文字了,而因为教英语的缘故,对于字词的使用似乎也少了很多,手底下根本写不出来东西。

有老师建议我们把学习内容写在简书上,我看着那不到一百个字的笔记,突然就有一种很不安的感觉。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连做个笔记都做不好,一直都没有意识要去学些什么,除了按部就班的教书,我在工作中没有要提升自己的意识,在生活中也没有要改变自己的意识。

我似乎很安于现状,说好听点是无欲无求,说不好听就是不求上进,这个认知吓了我一大跳,我突然就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

在培训结束后的那个学期,我也学其他老师在简书上打卡,主要是写课程的总结和感想。写的多了,手底下的文字也顺畅了,心里对有些事情的看法也能表达出来,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心理的变化。

我开始尝试着去重新学习英语,不管是在学习软件上,还是买了资料做题,我都慢慢的在让自己适应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由于网课不是每天都有,所以我在简书上也不是每天都写,2019年放暑假之后我就再没有写过。因为怀二胎的缘故,总觉得精力跟不上,所以网络公益课也没上,简书也就被我搁置了。但是有了改变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并没有忘掉自己想要做些什么。

疫情期间怀着孕,给玩疯了的大宝布置了学习任务,我就在旁边陪着她写毛笔字,大宝写多长时间,我就写多长时间,晚上就在手机上学英语,大宝也知道我在学习,有时候遇到简单的句子她也会跟着说,我也不阻止,一直到生下小宝。

坐月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一样,加上小宝因为黄疸住了一周院,公公婆婆说我们乱花钱,气得我总是哭。不想每天胡思乱想,就在简书上看文章转移注意力,小宝满月后就开始日更,后来教育局组织的线上培训,边学习边做笔记。

加入日更也只是想给自己找个事做,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退化的有些过分了,一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说,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表达,每天完成日更的时候要绞尽脑汁地想说些什么。

生完二胎,还要照顾大宝的情绪,那段时间感觉很累,有时候也会烦,就把简书当成发泄的地方。在坚持了两个多月后,看简友的文章,发现自己写日更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脑袋里没东西,因为没有看书的时间,没有出去走一走的机会,除了曾经的记忆,除了带小宝让自己有了负面情绪,我真的写不出来东西了,所以在某一天断更后我再没有写。

20年秋天休假结束,上班之后的一个学期,我没有在简书上写过东西,但是在生活中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

最主要的就是开始读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时间长了不看纸质书籍,一开始真的静不下心来,勉强看完前三章之后,才感觉进入了状态,于是开始写读书笔记,一本书看完一个学期的读书笔记也完成了,向学区教研投的稿也被录用了三篇,我的目标是保持一期一篇就行。

后来买了中考的英语复习书,边复习边做题,有些知识点是自己以前没有学会的,虽然做过之后并没有全部记住,但是一本练习题做完后,我的教学方法也有了变化,我不再心急的想要赶教学进度,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带着学生边学习边巩固,期末的成绩证明这样的方法还是很合适的。

去年快放寒假的时候,又打开简书整理了教研活动讨论稿,突然就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这次能不能坚持日更。开始写的时候,其实也没目的,就是想做一件事,想试着坚持做一件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件事。

我在简书写日更都是随心所欲的,想起什么写什么,有时候也会根据身边的人或者事编个小故事,大多数时候我都把简书当做日记本,一个可以让我倾诉、可以包容我的知心朋友。

在简书上面读文章,最多的还是看到了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时候,也在简书上面学到了很多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在教学中有实用性的方法,我尝试着把这些“偷”来的东西用到我的教学中,效果还不赖。

当老师的算日子可能都是一周一周或者一学期一学期的数,这学期结束了,我的日更也坚持了半年,基本都是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写的,有些实在是太瞌睡了,就凑了数字。

我也知道自己的状态并不是很好,有些更文写是写了,可是没有深度,其实我脑子里也会冒出来一些想法,我也想着对一个观点再写写自己的看法,至少表现得有内涵些,可是这个水平还在成长阶段。

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在一边坚持日更的时候,我也在努力地让自己再多学习一点,哪怕进步只有一点点,我也会坚持,因为我知道,有简书还在陪着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