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篇短文,有所感悟,进行了归纳。
选择困难症,都是人的懒、怕、贪造成的。
懒,因为思维怠惰,没有主见,好逮人就问,再三求证。到后来选择权都送了人,干脆看客说了算。“随便”、“都行”、“听你的”、“我不知道”
怕,不愿承担可能的“后果”,不愿担责凡事只想伸手讨要答案。
贪,想要得到的太多,又把一切看得太重,赋予了选项太多无意义的完美,把生活的每道选择,看作AB题,真希望有个理想的选项,如此,便可一劳永逸不烦忧,绕开所有的未知和难关。
亦舒说过:“无论什么都有代价。一个人,只在彼时彼地做对他最好的选择,或对或错,毋需对任何人剖白解释。”
重要的事说三遍,方法方法方法,所有不给方法论的鸡汤都是耍流氓。
解决懒,清楚自己的诉求,规划想要的生活,激起对世界的热爱。
解决怕,也许你无法得知下一步的下一步,但起码可以列好最重要的选择优先项,订立几条牢牢不可破的原则和底线,明晰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事实上,你我眼界和预知能力有限。所有停在脑海中的臆想多半会夸大未知领域,只有你深入尝试与体验,就像很多东西你不吃怎么知道酸咸或甜辣。
解决贪,“所谓完美,是个骗局。”,任何选择,都有沉没成本。被得失左右的人,往往陷入了一个怪圈:生怕世事如对弈,一步若错,满盘皆输。然而,生活没有准则,选择并无对错,价值观是不断推翻重建的。
没有绝对意义的好选择,也就没有所谓的坏选择。又何来成本高低,利弊难判。决定生活轨迹的,从来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的姿态。你若积极,什么都可以;你若消极,什么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