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介绍了三种典型的防御型思维: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也许你会想一个问题:如果我也有这三种防御型思维,该怎么改变呢?这节课,我就来介绍一种突破防御型思维的方法,我叫它“与自我辩驳”。
我们来假想一个主人公,叫小王。他是个典型的理工男。除了工作写代码,平时就宅在家里打打游戏。他没有女朋友,觉得自己没什么魅力,不会有人喜欢他。可是最近,公司里来了一个让他动心的女生。这个女生很活泼开朗,他们有工作交集。工作之余,女生也会经常开开他的玩笑,让他觉得,对方似乎也对他有好感。
慢慢他就想:“也许我应该试一下。”那天正好是七夕节,他就鼓起勇气约那个女生:“晚上有没有空,一起吃个饭啊?”那个女生很吃惊,犹豫了一下,就说:“不了,我已经有约了。下次吧。”女生刚说完,一下子,小王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失落、生气、屈辱、沮丧,他甚至都没跟那个女生打招呼就直接走了。
是什么让小王这么愤怒和沮丧呢?
学了前面的课程,你就应该知道了,不是他约这个女生吃饭,女生没答应这件事本身,而是小王解读它的方式让他有这么多的负面情绪。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前面所学的防御型思维。小王也许觉得,跟女生交往的能力是固定的,或者一个人的魅力是固定的,这次挫折证明了自己就是没什么魅力。这是僵固型思维。他也可能觉得:“既然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约了你,你就应该答应我。我不应该被拒绝,否则我就没有被尊重。”这就是应该思维。他也可能会想:“我真是糟透了,没有女人会喜欢我。我这辈子都不会再谈恋爱了。”这就是绝对化思维。
这些防御型的思维以自动化的方式在他的大脑后台运转。让他觉得愤怒和沮丧,也让他再也不想理这个女生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理性。可有时候,我们就是会有很多不理性的思维,尤其当我们自尊心受伤害的时候。
与自我辩驳的三种方式
怎么办呢?
如果你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你能控制自己的想法,那你就要试着来劝服自己,试着发展出一种更理性、更健康的眼光和看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改变思维的方式——与自己辩驳。
这套技术来自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他说,对于不理性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辩驳:
第一种辩驳方式,是实证式的辩驳。就是找与不理性的结论相反的证据。
小王在七夕节约那个女生吃饭,那个女生说:“不了,下次吧。”这能不能作为证据,来证明小王的想法:“根本不会有人喜欢我呢?”这种证明是分很多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是:这算不算证据,证明这个女生就是拒绝了小王呢?
并没有。她只是拒绝了小王七夕节的邀请,她甚至还留了点余地,说“下次吧。”也许她真的已经跟朋友有约了,也许她觉得七夕节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机,不适合作为交往的开始,也许她还没有准备好开始一段关系,这都是有可能的。那它是不是证明了小王的想法:“根本没有人喜欢我呢?”那就更没有了。
如果是小王自己在做这个练习,他可以找出很多的反例来证明不是这样。比如,平时这个姑娘也会主动跟他聊天,被拒绝的第二天,这个姑娘还跑来跟他说话。如果小王能诚实而理性地面对这些证据,他就会发现,要下“根本没有人喜欢我”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
实证式辩驳的重点,是要找一些证据让你看到,事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可是,万一事情真的这么糟呢?或者,如果这个姑娘真的是拒绝了小王呢?毕竟这也是有可能的。那也许我们要用第二种辩驳方式。
第二种辩驳方式,是逻辑式的辩驳。辩驳的重点,是推理的合理性。几乎所有的不理性思维,都有过度推理的问题。
对小王而言,从被一个姑娘拒绝,他就推理到了“我没有魅力”、“不会有人喜欢我”、“我就是不适合谈恋爱”,可是这种推理合适吗?前面讲绝对化思维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人有时候会通过抽象化的方式来扩大防御范围。可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这是不合理的。
请你想想,为什么被一个姑娘拒绝,就代表了“我没有魅力”、“没有人喜欢我”呢?这次被拒绝只能证明我这次被拒绝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没有人喜欢的失败者啊。如果事实很糟糕,它也只是在此时此地很糟糕。但并不能因此推演出“我一直会被拒绝”、“我就是没人喜欢”,这并不符合逻辑。
他还可以这样跟自己辩驳:“就算我被拒绝了,我就不能被拒绝吗?”交往的尝试就是包含很多试探和拒绝的。它就是恋爱最普通的一部分。如果这样就代表没人喜欢,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被拒绝的经历,那是不是代表所有的人都是不被喜欢的呢?这同样是不符合逻辑的。
可是,只有第二种辩驳方式还是不够。原因在于,一种推理方式,是没有办法否定一种可能性的。
“我就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魅力,没有人喜欢我。”这也许不合理,可是也不是不可能啊?这时候,就要用第三种辩驳方式。
第三种方式,是实用式的辩驳。简单地说,就要问:“我这么想有什么用。”
我不断想着我没有魅力,没人喜欢我,除了让我继续宅着,还有什么用呢?如果我这么想是没用的,那更有用的想法是什么呢?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喜欢这种实用式的辩驳,简单直接,并且不会让自己在复杂的逻辑中绕圈子。
三种错误的思维倾向
可是大部分人并不习惯用“有用”、“没用”来思考,他们的思考方式背后,有一些错误的倾向。
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种错误倾向归结为三类。
第一种倾向,是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所谓的事实真相,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实,以前我也这么想,但现在我不再这么想了。对于“我有没有魅力”、“有没有人喜欢我”这样的事情,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探究这样的真相也就毫无意义。
第二种倾向,是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事实真相,而很少去容纳其他可能性。
“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知道。”如果你这样想,你就很难有改变的空间了。
第三种倾向,是我们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非理性的,但是很爽、很带劲,所以就是要这么想。
比如,“我就是要把她想得很坏,否则不解我心头之恨。”,“我就是要把自己想得很糟糕,就是想丧一下。”
关于这一点,我是这么想的: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失望、沮丧和愤怒。可是如果任由情绪把我们的想法带走,那我们就放弃了控制自己想法的责任,也就放弃了做一个理性的人。
我刚刚提到的实用式的辩驳,跟这三种错误倾向都不一样。它关注的不是真相,而是思维的功能。
还记得我们在最开始讲心智模式和个人成长的时候所说的话吗?我们说,心智模式最重要的功能,是看它是否产生积极的情绪,以及能否产生有效的行动。
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想法,那也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了。所以对于一个想法,我们要问自己:这样的想法会引发我什么样的情绪呢?这种情绪是我想要的吗?它会触发我什么样的行动呢?这种行动是我想要的吗?我这么想,会让自己更好呢,还是更糟糕呢?
这就是一种实用式的想法。
在健身房里,如果你要练胸肌或者腹肌,教练会告诉你“一二三四”要这样做。与自我辩驳,其实也是类似的健脑训练。
要做这个健脑训练,我们不能怪自己有这些防御型思维。在练习做这种自我辩驳时,有时候来访者会说:“你看我多笨啊,连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
如果是这样,那这本身就变成了需要辩驳的防御型思维了。你有这些防御型思维很正常,重点是,你也不能放任它破坏你的情绪和行动。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学了与自我辩驳以后,跟我说:“我的头脑中好像有两个我,一个是很情绪化的我,像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在不停地说‘认命吧,你就是没人喜欢。’另一个是理性的我,像是个大人,在不停地说:‘这有什么,根本不是大事,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停止尝试。’
那个情绪化的我说得很大声,那个理性的我呢?只有小小的声音,需要很仔细听才能听见。”
我就跟他说,这个情绪化的你和这个理性的你都是你,但又都不是你。你是另一个人,你是作为裁判的那个你。
现在,是该由你做决定了,站在谁这一边。那么,如果你是这个裁判,你要站在谁这一边呢?
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讲到了跟自己辩驳的三个技巧:实证式的辩驳、逻辑式的辩驳和实用式的辩驳。希望你能好好地利用这些健脑工具来锻炼,不断地突破内心的防御型思维。
从下节课开始,我们会用三节课的时间,来跟你分享更多思维工具,帮助你发展出更具成长性的思维。
今日得到
1、与自我辩驳的第一种辩驳方式是实证式的辩驳,就是找与不理性的结论相反的证据。实证式辩驳的重点,是要找一些证据让你看到,事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2、与自我辩驳的第二种辩驳方式,是逻辑式的辩驳。辩驳的重点,是推理的合理性。几乎所有的不理性思维,都有过度推理的问题。可是,只有第二种辩驳方式还是不够,原因在于一种推理方式,是没有办法否定一种可能性的。
3、与自我辩驳的第三种方式,是实用式的辩驳。简单地说,就要问:“我这么想有什么用。”
4、三种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所谓的事实真相,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种倾向,是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事实真相,而很少去容纳其他可能性;第三种倾向,是我们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非理性的,但是很爽很带劲,所以就是要这么想。
5、实用式的辩驳与三种错误倾向都是不一样的:实用式的辩驳关注的不是真相,而是思维的功能。
6、心智模式最重要的功能,是看它是否产生积极的情绪,以及能否产生有效的行动。
思考与行动
最后,又到了思考题时间。请你找一找心里的防御型思维,然后试着和它辩论一下吧。欢迎你把自己的辩论留言告诉我。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失望、沮丧和愤怒。可是如果任由情绪把我们的想法带走,那我们就放弃了控制自己想法的责任,也就放弃了做一个理性的人。”看到这段话挺有感触的。确实,是人都有情绪化的时候,受了不公平待遇都有要宣泄的时候,但任由它信马由缰,让自己在负面的、低沉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只会搞死自己,让自己的生命黯然失色。
自我辩驳的第三种辩驳方式:“我这么想有什么用?” 这是我最喜欢的辩驳方式,感觉它就是万能的辩驳问句。是呀,我这么想对我有什么好处?对自我成长,对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有什么用呢?不过是任性的宣泄,不过是为了一时爽而忘了初心罢了。这种想法若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那么就是防御型的思维在怪,在给自己画地为牢,在寻找短暂的低级的安全感而已。
不忘初心:不断自我成长、人生主角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