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阅读笔记第248/ 365天
今日阅读《自驱性成长》
作者:【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奈得·约翰逊著 叶壮译
第三章:“这事听你的”:能自己做主的孩子。
一、让孩子拥有掌控感的三句话:
1.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2.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
3.你想要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我们要相信并教给孩子这样的观念:“这事你说了算,我相信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就算不那么明智,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供那些我们有而他们欠缺的信息和视角,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
二、如何正确理解“你来定”
1.“你来定”并不意味着:
1)孩子可以在所有事上都拿主意,以至于家庭被其最年轻的成员全面统治。
作为父母不应该埋葬我们自己的权利和感受,我们要做自己感觉合适的那些事。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孩子领悟到这一点,“我不能因为爱你就放纵你做出这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听起来实在不太靠谱。”
2)与给孩子设立边界相冲突。
设立边界始终都是养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不能一直留在自家的青少年身边,但仍有办法在必要时给他们设立边界,尤其是要限制我们愿意为孩子做的那些事。
3)并不是为孩子提供无限的选择。
事实上孩子承担不起,无限的选择。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有成年人在身边帮着自己做出自己还没准备好做出的决定,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感到有安全感。
4)这不是一种操纵孩子的套路,或取巧的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说了算,而实际上是他们的决定其实是父母的决定。
2.“这事听你的”真正的意思
最简单的说法是这样的:当孩子需要在生活中作出决定时,你不应该左右那些他们有能力自己做出的决定。
具体做法:
1)设立能让你感觉舒适的干预边界,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操练一下。
2)在这些边界之外逐渐做出更多的让步。同时为了让你的孩子做出明智的决定,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3)如果围绕着某个问题你们之间存在冲突,那么与孩子协商,找到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
三、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做主。
1.大脑的发展依托于越使用越好用的原则。
当你有更多的空间来做出自己的决定时,你就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感到得心应手。我们要帮助孩子把大脑开发成,习惯并善于做出艰难的选择。
2.家长过多指导孩子的生活,会让孩子成为“空心人”。
如果孩子倍感压力,他们经常会拒绝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就算是他们恰好是那种愿意听话的孩子,如果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虚有其表,那成功并不是他们自己的。
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各种结果,不论好的还是不好的。让孩子吃点苦,哪怕父母看着会心疼,但这对孩子韧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让孩子拥有控制感是培养他们胜任能力的唯一方法,不仅仅是能胜任怎么做抉择,更是能胜任他们要掌握的每一项技能。
“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孩子需要先练习作出决定,随后才能掌握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他们必须要实打实的去体验,去练习。
4.家长并不总了解怎样才是最好的。
有时我们并不知道孩子想成为怎样的人;有时家长压根就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5.孩子都很能干。
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他们也有能力做出优质的决定。一旦遇到问题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个父母连想都没有想过的解决方案。
有研究发现当孩子长到14岁或15岁时,他们通常就具有了成人水平的作出理性决定的能力。
6.明智的决策以情绪智能为前提,孩子有必要去了解,对他们来说,到底什么才是重要?
情感在指导我们的思考,决策和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教会孩子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练习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最终去探究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适合我自己的?”
四、让孩子获得控制感的具体方法。
1.幼儿。
给他们两件衣服,让他们自己挑出心仪的。更复杂的选择比如:你想玩积木还是想画画。
2.学龄前儿童。
让孩子自己决定时间如何分配。
给孩子提供日历并记录他们生活中所有重要事件。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时间是如何流失的,也能让他们了解以后的日子将怎样度过。
3.小学生。
比如:参加什么活动,吃什么食物来保持健康,以及怎么做时间规划才能让它获得充足的睡眠?
教会孩子列出事情的优缺点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想出备选方案。
4.初中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5.高中生
青少年是最接近法定成人年龄的人群,他们也是最需要听到如下这条信息的一群人:“你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并学着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对此深信不疑。”
青少年其实非常清楚他们所作所为有着怎样的风险,但是他们会更强调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积极结果,而非潜在的风险,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帮助他们真正深思熟虑一些潜在的弊端。
我们要相信孩子具有对自己生活作出选择的能力,并做到言行合一,给予他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耐心的陪伴和支持孩子,让孩子习惯并善于做出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