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的一天,
尧在路上遇到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
那老人一边玩着“击壤”的游戏,
一边唱着歌,这首歌就叫《击壤歌》。
(击壤:远古时代,人们狩猎需要好的投掷技能,平时人们也常练习投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把一块长一尺三寸的木头立在地上,站在三四十步以外,用另一块一尺三寸的木头去投掷,击中算赢。)
这首诗歌算是一篇最早的诗歌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大概意思就是,太阳出来我劳作,太阳落山我休息。凿井我有喝水,耕田我有粮吃,帝王权利对我有什么用呢?
诗歌来源于生活,饮食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这首诗正是上古时期人们虽然辛苦劳作,
但还是有吃有喝、自给自足、满足舒适的生活的反映。
这首诗歌的食单简单异常:
饮:
井水。自己凿的井里的水。
食:
田里粮食。自己耕种获得的粮食。
这样的一份食单,经过四千多年岁月的添加,
食单上的名称越加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
饮,各种水、各种酒、各种汁……
食,粮食、肉食、蔬菜、水果……
每一种又分成许多的小的种类,
这世界上大概有动物150万种,植物40万种,真菌类10万种,总共200万种左右食物都能吃。
各种动物、植物、菌类等又可以不同地搭配在一起,做成不同的食物。
饮是液体,食是固体,慢慢地气体(烟)也添加进来了。
某些地方的方言至今还有古汉语的痕迹,
只要是饮食,就都可以吃,
吃饭、吃菜、吃酒、吃水、吃烟……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用“吃”。
地点从井、田扩展到天上、地下、海里……,
自然界有的尽量添加,
自然界没有的自己创造添加:豆腐、腐乳、汽水、可乐……
吃得越来越复杂,与之配套的整个世界也越来越复杂。
歌以言志,诗歌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
诗中作者用自给自足的饮食来表达对帝王权利的看法,
自己有喝的有吃的,要帝王权利干什么?
而我们如今社会越来越进步,拥有的越来越多,
自然界也真的是很公平的,
我们在拥有中也有失去,
失去最多的就是——“快乐”。
人的需求越来越多,
一步一步地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
目标越来越大,光是小目标就是1个亿。
如果今天的人只给井水、粮食,
哪里能够愉快地玩“击壤”游戏?
手机没在身边都会焦躁不安,
没有wiff,简直是要了亲命。
如今社会已经复杂多样了,
有些人提出断舍离,
切断自己与物欲世界的联系,
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快乐。
讲真,只要井水、粮食就自得其乐的人还是很值得羡慕的,
尤其这个老人还快乐地活了那么久,活了八、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