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12)——孤独的守望,农村留守老人的依靠在哪里?

潮湿昏暗的砖瓦平房,杂乱不堪的房间,简易的厨房操作台,几张板凳,这就是嘉兴王店镇邹胜观老人的全部家当。老人今年85岁,身体还算硬朗,本该到了子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年纪,无奈,儿子媳妇到大城市给女儿帮忙带孩子去了,邹大爷像无数留守老人一样,只能在节假日时,才能见上儿子媳妇几面。


(老人的房子)


今年在做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前的评估工作时,我们走访了浙江省内多个地区发现,像邹大爷这样的“留守老人”不在少数。有的老人夫妻双方健在,老俩口还能相互照应;有些老人丧偶,子女不在身边,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较差,晚景就有些凄凉了;有些老人为了生计,虽然七老八十了,不得不在田间烈日下,耕作着自己或儿女的土地,或靠小生意、打零工、捡废品勉强生活。


(适老化改造评估现场)



(老人的卧室)



(老人的厨房)


虽然国家现在出了很多政策来扶持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尤其一些比较困难的家庭,像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发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再比如国家兜底,给困难老年人家庭做适老化改造,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些许安慰,但个人觉得,除了国家、政府外,子女对老人的“孝顺”也必不可少。


(线路整改后,用电也安全了)



(卫生间大变样,有了洗澡的地方)



(房间焕然一新,住着也舒心)


在适老化改造评估过程中,通过和一些老年人聊天,了解到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在外务工,生活条件还算可以,但很多儿女平时强调工作忙,父母在家只要没冻着饿着,就是自己尽孝的最高标准。其中,还有些人虽然与父母同住一个院落,但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有的儿女非过年不登门,登门也就只给父母几百块钱,而且一年也就这么一次。了解了这些老人的生活后,感觉很是寒心,老话说得好,“世上只有瓜连籽,哪有籽连瓜”。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我们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情况呢?很难说。未来的世界,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那个时候,国家的政策更好了;也许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女更有能耐了;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依旧过着和现在一样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不对周围的老人好一点呢?善待老人,也就是善待日后的自己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