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在学习《不吼不叫》这本书。本书可谓破解“父母吼”的秘籍,既不让父母羞愧,也没有试图说教,只是教你追踪吼叫行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气质的区别,提供减少吼叫的策略。
其实,不看这本书,我也已经意识到吼叫对女儿的伤害。周末,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本来女儿是很想很想弟弟的,但只要弟弟一不顺女儿意,让站起来没站起来,随便动了姐姐的橡皮等,女儿就会对弟弟大吼大叫。每次我劝架都觉得根本不是事,而且总是跟女儿说,你为什么不能好好跟他说呢?其实你好好说,他就会很听你的话!后来,劝的次数多了,我才突然意识到,女儿吼弟弟就跟当初我吼她一样。初为人母,总是对孩子很苛刻,自己不够宽容,有耐心。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自己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我也是一个暴脾气,就如书中所说在有些家庭里,吼叫代代相传。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通过观察父母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父母经常性吼叫,我们也很可能会自然地朝自己的孩子发脾气。虽然我们也想努力保持平静,但遭遇压力时,由于童年经历,吼叫就会成为默认配置。但是当你不理性的吼叫时,事情往往会变的更糟糕。有一次,我给女儿讲一道数学应用题,是关于出租车收费的,我很有耐心的讲完一遍,问女儿会了吗?女儿很肯定表示会了。我又把题里数据改了改,让她去做,结果她又错了。我又耐心的讲了一遍,她又说听明白了。我再次修改了数据,再让她做,她还是不会。我有点生气了,声音提高了八分呗,又大声讲了一遍,可她还是做错了。我近乎崩溃的吼叫着又给她讲了一遍,我就发现她越来越呆,反应迟钝。我立刻意识到,你越跟孩子吼叫,她越不知所措,她其实根本听不进你讲的题了,她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才能不让妈妈生气了。我终止了讲解,让她自己好好想想,吸收吸收。非常凑巧,第二天的期中考试,数学正好考了一道类似的应用题,好多孩子都没做对,但我女儿做对了。
这本书我反复看了两遍,可能以后还会时不时拿起来学学,因为我决心一定要改了吼叫的习惯。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无论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么困难,都要记得,我们是大的,他们是小的,我们比他们更强、更有控制力,为了他们,我们得保持平静和清醒。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而吼叫只能带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