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上古之人,顺应天道,恪守真气,以度百年因由,顺道者得天年,逆之早衰!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生:出生不久。神:阳之精气曰神,居于血脉,根藏于心,达于目,人之主宰。灵:阴之精气曰灵,藏于肾,上通耳,同巫,沟通心神。神灵:阴阳相合,元精充,神气现,耳聪目明,身体敦实。)弱而能言,幼而徇齐,(弱:青少年,即将成年。能:才能。言:有自然道理的话语。幼:年少。徇:谋求。齐:通脐,中,平和之道。徇齐:谋求生长之道,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追求极致,掌握全局,达到平和。)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长:长大。敦:充而厚实,身形健壮。敏:感而遂通,不疾而速。敦敏:敦实稳重,宽厚待人,头脑敏捷,心思灵敏。成:功成名就。登天:升天,足寿而去。)
阅读 从前有个叫黄帝的,生来聪明壮实,少年之际就显出才能,能说有道理的言论;年少之时开始谋求生存之道,学习做人做事之理,长大之后,身形壮实,心思灵敏,及至成年,登上了天子之位,并且寿尽天年。
概要 总概养生之道 从神-意识、灵-身形两个方面简述黄帝成长历程,引入养生与治国之道!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天师:特指岐伯。度:质和量的最优结合状态,意为心神安然度过。动:动脚,行动。作:从人,动手,起身。动作:行为举止。)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时世:今世与上古的环境。将:调养、保养。失:上手下乙,从手,从手的下侧掉落东西,丢失。)
阅读 黄帝功成之后,经常向大臣们学习治国养生之道。有一天,黄帝向天师岐伯请教: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寿常常超过百岁,动作仍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动作就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概要 古今差异 从身心调养、养精安神之道,对比古今差异,之后两段总结为顺平逆偏。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太古。和:调和。术数:修身养性之法。知:认知表象并能说明。识:深入内涵并能识别。道: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与信息,通过察宏观辨微观可以感知。法:取法,按天道去执行,顺生逆亡。术:是大道关于某方面规律的具体运用,含有信息-技术层面。数:信息,数中藏有规律,发现信息勘破规律,并能推测预知。阴阳:一物之两面。)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节:竹节-有规律,通过节制调整节奏。常:旗,顺风而扬,喻自然规律。)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妄:从女-亡,不控制欲望。作:站起,从事站立的工作,喻体力工作,站立耗肾-消耗肾精-工作过度。劳:草房里劳作,喻夜间房劳-纵欲。俱:兼备。)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尽:达到终端。终:末端。天年:自然寿命。去:五脏俱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无疾而终之意。)
阅读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修身养性之法,使之达到应和天地之道的标准。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既不妄生产,又能避免房事过度,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安度百岁才离开人世。
概要 平和之道 上古之人,清心寡欲,生活起居出入有度,形全神安,寿尽天年。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然:明白。浆:较浓的饮品。欲:想得到,不满足。竭:穷尽。精:元精,藏于肾。耗:减损。真:先天真气。)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持:把持。持满:养护肾精。时:时辰变化。御:统率、掌控。神:精神意志。务:追求。快:喜,极致的喜悦。心:思想,心情之意。)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逆:迎,违背天道。生:草木从土里长出,有规律的生活。乐:发自内心的喜悦。起:从走,起来,劳作之意。居:蹲着,休息之意。)
阅读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饮料,滥饮无度,把不正常的生活当做习惯,经常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懂得养护肾精,保持精气的充满,不按昼夜规律调养神识,一味追求一时之快,违背有规律的生活,起居作息毫无节制,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概要 偏极之欲 今时之人,私欲泛滥,生活出入无度,精衰神颓,半百而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圣人:聖,善用口耳,通;喻通达事理、智慧高超,知天地之道,适应世俗,意志调和形体不敝的地位尊崇之人。教:传授知识。下:后辈。)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看不见的自然能量,这里喻六淫、七情。邪: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虚邪:影响正气的因素。贼:从戈,刀毁贝,伤害。贼风:乘正虚而入的邪风。避:躲开。有时:能探查虚邪贼风的变化规律。)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恬:tián安静。憺:dàn安然。恬憺:淡然无波。无:不显,这里是排除之意。虚无:排除杂念妄想。真气:先天的能量-元气。从之:跟随,顺从配合元神运作。)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上好的米,能量物质,阴精-元精。神:阳之精气,能量的显化-意识,心神。)
阅读 上古深喑养生之道的君王在教导众人时,总要讲到致病的外因有虚邪贼风等,应及时避开;心境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内病就无从发生。
概要 人与自然 人生于自然,渺小若尘,当敬畏自然,趋避有道,故恬憺虚无,精神内守,则心安体健,道得传承。
是以志闲而少欲,(志:神志,心之所向,对将来的图谋。意:心愿所往,指对过去的追忆。闲:放置不用。志闲:把过去沉重的记忆放下,也不幻想虚无的未来,活在当下。欲:从欠、谷,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本能的需要。少欲:就是恬淡虚无,有所节制。)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心安:心神被庇护,有安全感,心包正常,心神就有安全感。倦:筋缩,就是极度疲劳。形劳:白天劳作或晚上房劳。)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气从以顺:气血运行顺应自然规律。各从其欲:根据不同的人的天赋和身体,顺从个人想法,就能得到快乐,前提是前面四句话。愿:心中的本意。)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美其食:精粗皆甘。吃饭时美好的心情。任其服:美恶随心,穿着打扮随意。乐:喜悦的心情。俗:民俗,一个地方顺应天道的生活习惯。乐其俗:与天和者,乐天之时;与人和者,乐人之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高下不相慕:人各有优势,没有高下之分,个人的优势不会遭受别人的羡慕、嫉妒,人与人没有攀比之心。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而显自然。民故曰朴:民风朴实自然。)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嗜:过分地喜好。嗜欲:极端、变态的欲望。目:神在目中。嗜欲不能劳其目:极端的欲望不会引起他人的效仿,只能伤害自己,被人鄙视。淫:从水,太过。淫邪:各种诱惑。惑:认识不清。)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愚:心思或想法陷在角落里出不来,心思坚定之意。智:知道有形事物的变化规律,就是耳聪目明。贤:具有高度抽象的思维能力,知道无形事物的变化规律。肖:微小的欲望。不肖: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不强烈。惧:从心,恐,受到刺激而害怕。不惧于物:不因事物的得失而惊惧。)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德:从彳chì,行走、心,用心感受自然的本源,并顺应自然的行为。德全:用心体会天道的变化,做的事情符合天道。)
阅读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安志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想而满足自己的愿望。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意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本地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无论社会地位高低,都不相倾慕,这种社会风尚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极端的欲望不会引起他人的效仿,只能伤害自己;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人们的心志。无论偏执的,灵活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事物的得失而惊惧,所以符合养生之道。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概要 人之天年差异之由:阴阳之道用于养生,顺而寿尽天年,逆之则早衰早夭!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材力:精力。天数:天赋限数,自然规律。尽:耗尽。将:从寸,带领,顺从。数:藏于天道中的与数相关的规律。然:是,决定。)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盛:装满,盛大之意。齿更发长:先换牙再长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事:女子经水按月而至,其盈虚消长应于月象。)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平:平稳纳入,静态的平衡。均:供应平均,动态的平衡。真牙:智牙,最后长出的牙。长极:生理发育到极致,就是停止生长。肾气:即天癸。)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坚:形实。盛:丰盛血气充盈。壮:健而有力。)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焦:干燥到极点,气血盛到极致,开始转衰。发始堕:发为气血末,气血转衰开始脱落。)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三阳:指六阳腑。三阳脉皆盛于面。)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地道不通:输卵管缺乏气血滋养而不通。)
阅读 生理规律 黄帝说: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歧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旺盛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肾气盛满,元阴充盈,任脉通畅,太冲脉盈满,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盛极且出入平衡,真牙生出,身高达到极致。二十八岁时,肾气增幅开始缓减,但总量达到极致,人体筋骨丰满,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盛壮。三十五岁时,肾气开始减幅,阳明经脉气血也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肾气衰减入不敷出,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肾气衰退,供应再减,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当肾阴无法满盛向外盈余时,月经会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实:充满。)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天癸至:天之阳气归于肾藏于阴精化为水,即元阴、元气;元气充盈,精气满溢而外泻,即有遗精现象。)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劲:力量大。强:健壮。肾水生肝血,故筋亦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隆:厚实。满:饱满。)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槁:干枯。)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阳气,亦三阳气也。颁:同斑,花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能:善于。动:作。极:尽头,转衰之意。)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受:接纳。精:气血之精华。泻:液体从上往下,精水入肾储藏。)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衰:衰而不藏,肾气无余。重:因衰而身重。正:不偏。解:懈同,松弛。)
阅读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元气充盈,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二十四岁时,肾气盛极且出入平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身高达到极致。三十二岁时,肾气增幅开始缓减,但总量达到极致,故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充实健壮。四十岁时,肾气开始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四十八岁时,肾气衰减入不敷出,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肾气衰退,令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元气衰竭,阴精减少,肾脏衰弱,形体转衰。六十四岁时,肾气衰甚,顾内不顾外,则牙齿、头发脱落。肾主水,受纳五脏六腑的精气而藏之,五脏旺盛,则有精可藏,今五脏都已衰退,藏精不足,则筋骨懈惰无力,元精枯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概要 总概男女生理规律 肾藏阴精乃人之本,化精为气乃人之用。引入阴阳之理!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过度:超过正常的限度。气脉常通:经常运作使气脉通畅。肾气有余:筋骨未衰,天癸不尽,故有子。)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却:推却、推迟。全形:身形完整精气神不衰。道者:合道之人。)
阅读 黄帝说:有的人年岁已老,仍能生育,是什么道理呢?歧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仍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是精气已枯竭了。黄帝问道: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歧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概要 阴阳之理 非常个例,虽有不同,亦守常理!道者,合天地,尊从阴阳,养精保神,不可以常数限!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真:符合天道。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提:悬空拎物品。挈:向上举起。提挈:上下沟通。把握:把持掌握。)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呼吸精气:调息。独立:单独站立,气息通畅。守神:护卫心神,神不外驰。肌肉:身体各部。若:顺畅和谐。一:整体。)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敝:尽。敝:同比,尽。寿敝天地:寿命终结同天地。道生:明道而长生。)
阅读 内外合道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者,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则筋骨肌肉高度协调,身体各部顺畅和谐犹如一体。所以真人的寿比天地而无终时,这是他们修道养生的结果。
概要 阴阳之本-精神 分述四种境界的人,从阴阳之道得长生,阐明合道-内外合道、全道-守内全外、固道-安内固外、从道-养内从外,有所差异。由此得出:精神乃人之本,精与神合一,精内藏安神以固外形,神清静斥外邪排杂念得养精!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至人:德浓道全超脱世俗,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至:极。淳,浓厚。和:合,合阴阳之变化。)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调:顺,顺时令往来。去:离开到别处。世:人世间。离:分开。俗:凡世间。积精全神:聚集元精全部用于滋养心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视听八远之外:关注很远的地方,不为眼前混淆视听之意。盖:加,增加。益:满。)
阅读 守内全外 中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醇厚的德行,能全面掌握养生之道,远离世俗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使其神觉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听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至人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次:第二。其次:按天道标准次于至人。处:融入。和:为一体。从:随,顺应。八风:二分二至四立。理:规律。)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适:切合有度。嗜:喜好。欲:因不足而想要。世俗:当世民情。恚:huì压抑想法,恨。嗔:chēn说出不同的想法,生气。)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行:行为。离:经历。举:行为举止。观:查看,视察。)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外:奔波在外,与辖外有关的工作。劳形:工作使身体劳累。事:变故,突发事件。内:调解辖内繁杂的琐事。思:心脑合作,思考。想:想念,展开思路。思想:复杂的认知或工作。患:忧虑。)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恬:静。愉:悦。恬愉:生活的至高境界-心喜即可。务:致力于某事,追求。自得:行有所得,自身劳动所得。功:成就。)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敝:破旧的衣服,坏。散:离散。)
阅读 安内固外 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世俗之中,顺应时节变化规律,使自己的个人喜好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准则符合世俗,即使穿上官服,举动不炫耀,在外工作心态平和,忙而不累;处理内务,无妄无欲,不偏不坦,繁而无忧。不论工作生活,以愉悦为目的,以劳有所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离散,寿命也可达百岁左右。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贤:才德之称。法:效;从水,公平执法。则:从刀贝,处罚财物使人遵守。贤人:从贝,创造财物,多才能有智慧之人。法则:按天地之道去做,违背会受到惩罚。)象似日月,辨列星辰,(象:类象,观形寻规律。似:肖。象似:以物类道。辨:别。列:分解,分类。辰:天体的统称。二十八宿为星之经,金木水火土为星之纬,经有度数之常,纬有进退之变,日月所会谓之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逆:反。从:顺。分:分开。)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将,随。极:尽头。将:顺从。)
阅读 养内从外 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察日月的升降,辨星辰的位置,以顺应阴阳消长和适应四时变迁,效仿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小结 总论⑴本篇概述黄帝成长历程,引入养生与治国之道!⑵首先从古今差异阐明精神是人之根本。清心寡欲,出入有度尽天年;私欲泛滥,出入无度则半百而衰。敬畏自然,恬憺虚无,精神内守,心安体健,则道得传承。⑶其次说明人之天年差异之由:阴阳之道用于养生,顺道而寿尽天年,逆之则早衰早夭!总概男女生理规律,阳神隐于阴精藏于肾乃人之本,化精为气乃人之用。引入阴阳之理!非常个例,虽有不同,亦尊从养精保神的阴阳之道! ⑷最后小结:分述四种不同境界的人,从阴阳之道得以长生的列举,阐明合道-内外合道、全道-守内全外、固道-安内固外、从道-养内从外,有所差异。由此得出:精神乃人之本,精与神合一,精内藏安神以固外,神清静斥外邪排杂念得养精!
收入 再读《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