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文的碎碎念

终于还是呈现了弊端。

一直以来写文是愿意随性而来,不愿提前搭框架,总觉得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让心绪自然流淌。包括写各种类型类型题材的文章,但是遇到写公文,比如要写一个方案,却发现无从下手,需要先找范例才能动笔,而且一般是根据范例稍作修改即可,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汇集整理。

直到近几日要指导别人写一个方案,才猛的发现说不出什么来,甚至脑海里无法即刻跳脱出一个关于书写方案的层次框架。悲哀!这些年简直是白干了。

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有针对性的尝试做出改变。

时间长度

我是2013年开始接触写公文,当然不是全部工作范畴,但是难免每日都要跟提报材料,编写审阅文稿打交道,七年间,由开始的懵懂、青涩,到现阶段的可以成型,缺点是每次都要思考半天,或者边写边改,而且依然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每次都要借鉴

没有借鉴就没有框架,而且感觉无从下笔。

写作的方式不对

包括加入007,每7天交一篇作业,大多时候都是在应付,更有甚不敢发表,羞于见人,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尽全力去写,自己都觉得差强人意,所以不敢展示。

特别费时间

不管是什么样的文,似乎书写时都是反复斟酌,遣词造句,特别耗费时间。

层次结构不佳

总是不先搭框架,再填充内容,而是边写边搭,写写改改,直到最后整篇文章结束,框架似乎才明朗。以前也记得看过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是说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到最后再进行修改,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刚好我的书写习惯就是这样,所以情愿待在自己的舒适区,甚至还沾沾自喜的认为这样挺好。

所以弊端就是每次拿到一个题目,得酝酿好半天才能有感。但即便是这次拼凑出来了,而等到下次类似体裁是仍然需要再把这套程序走一便,那就是查资料、开始写、边写变改。虽然这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但不会首先搭骨架会提现在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写作。

怎样整改?

先搭框架、先搭框架、先搭框架。

有了框架,再充实内涵,其实这是有助于逻辑思维必不可少的最重要部分。

今天的文我的框架是从两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虽然简单了些,但是养成习惯再逐步加以练习,会得到改善的。

说到练习,一定要是刻意练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雪小蟾 关于写作,自然有天资聪颖的人,在一些大师面前,更是相形见绌,就连很多的年轻的小说作者,也让人感叹“书到...
    青城山下雪小蟾阅读 942评论 0 0
  • 9月份,我带着一品茶仙李彦锋老师的老茶云游布施,为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泡茶。梁冬曾提到过:“茶者察也⋯⋯所以这个茶啊...
    kaffeefee阅读 5,110评论 0 1
  • 倾听是一门打开心门的技术,我们要学会听“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倾听技法要做到的是:接收,反应,确认。我们先来了解一...
    靖_d3cc阅读 3,508评论 0 1
  • 今夜无眠在思谁? 天气转变已深秋。 很多故事不知味, 想念之情对风吹。 你的世界我来偎。
    琳朝知己阅读 81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