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构造故事的模式固定于:为了表达某个动人场景而构造符合场景的情节,情节在这种模式中属于伴生品,目的感极强,而后衍生出先构造各个分情节而后构成主情节和场景的模式。后者接近于基本元素构建和完整故事构建,折中取之,或有"水到渠成"以及"天成"的效果。(暂时忽略文笔经验对连贯性的作用)
片段核心是偏向与基本元素构建的,场景核心构建则偏向于完整故事构建。上述折中的方法不是单纯取两者之一,而是需要一起使用。区分两者模糊的概念,使构造不再模糊。(附:模糊,大量的片段核心,如人物情节,需要发生一件事,体会双方感受和当事人性格才能得到的核心意象,而场景核心往往都包含这种性质:即该场景一定是发生在某个故事背景,场景,时间之下,有时是动态定位有时是静态的,总之是短的,不像片段核心必须情节支持。)
第一。归纳特点发现,场景核心中,情节是伴生品,而片段核心中,情节是核心意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节本身就是核心,可能的一种形式即情节本身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但情感并不是核心,而是作为情节核心的增色剂。
第二。场景核心的形成在情节之后,分析核心意象的形成过程,场景核心是被情节核心包含的。只不过在某些地方,情节核心被明显地分离出来,隐含存在的场景核心被放弃,而场景核心的弊端十分明显地体现在需要大篇幅代入,但实际存在条件较少的场景核心。所以在短篇中,大规模场景核心不宜出现超过两个。
第三。片段核心的出现条件:人物集合,因果,承接上下,转折碰撞(特殊事件影响)等。场景核心的出现条件:情感,特殊事件,场景,因果,转折。片段的关键是人,场景的关键是情,直接从场景入手的弊端与直接从情入手的弊端大致相同,跳过了"人发生的情节"的"情感产生基础",自然会出自空洞妄想的空转现象。
第四。场景核心的优势,无法复制的感动,更加直接的情感传达。这一点在以片段为核心的文中多以文尾升华代替,辅以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豹尾的形式值得参考。
由此可见,片段核心一定要突出人物集合(性格背景关系行为等),而场景核心依旧要有。随着水平上升,是否可逐渐强化效果,增加比重,融合片段与场景。暂时先分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