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题解】
“以德报怨”看上去更为宽容,但是不够正直。“仁”的理想本来是推己及人的,要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讲究公正和原则,孔子强调以直报怨,这是正确的。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我的感想//
这首先得整明白啥是“怨”“直”“德” 哈,而且要分辨清楚界限。
看了《华杉讲透论语》,以“直”报怨,看你内心的感受,不强制压抑自己(强压下的最后容易喷发),以自己直的感觉去处理心中的怨,
我能想到的是,如果“报”(复)的不够适中,容易行成“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状态哈,
这样看就是你容不容易产生“怨”很重要,
对于同一件事看的点不同,则心中所感不同(正好昨天有照片案例),有没有“怨”感,或者“怨”的程度不同,回应方式自然不同。
《论语别裁》中则提到了,时间环境状态的前提下,“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的不同,
孔夫子这里的回答也是在面对不同境况不同受教方的针对性回答。
来来回回,还是“中庸”厉害哈,而这个中庸却绝对不是固定值,因人因事因时因环境不同而不同。无法完全做到却可以朝向它无限接近。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