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心》(七十)阳明为学工夫

《传习录》:一日,论为学工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稿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大意是:一天,大家谈论求学的功夫。

先生说:“教人做学问不可以偏向一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心猿意马,心神不定,所思所想多私欲方面的事。先教他静坐,平息思虑,时间久了,心意渐安。但只是悬空不动,如同槁木死灰,也没有用,还必须教他省察克制的功夫。省察克制,没有间断的克己。就像猫捉老鼠,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刚刚有一点私欲萌生,就立刻克戒掉,斩钉截铁不可姑且宽容,不可窝藏,不可放它逃走,才是真正实在用功,才能彻底除去私欲。等到没有私欲能够克制,自然就能做到端坐拱手了。所谓‘何思何虑’,虽非初学之事, 但初学时必须思考省察克制的功夫,即思诚,只思考一个天理。等到天理完全纯正了,就是‘何思何虑’了。”

一是“静坐息思虑”;二是“省察克制”,即“思诚”;三是成果,“去私”至无私可去,则“端坐拱手”,“何思何虑”耳。三步骤次第井然,如理践行,必见效验。

(一叶/2021052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