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个分享,讲的是一个to B的生意模式,通过将互联网上一些简单基础的东西进行组合,包装成产品,卖给B端客户,也能有不少收入。
听完这个分享,我心中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也能叫产品?这也能卖钱?
于是决定把「产品」这两个字搞清楚
什么是「产品」?
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
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关键词:满足需求的任何东西
对,就是满足需求的任何东西
从小到大,我见过这样一些产品,它们是赚钱的
最早接触的就是乡下的粮食,水产,这些农产品、水产品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养殖,就能拿出去卖钱,大部分农民或渔民就是以此为生。
这类产品生产起来需要一些条件,首先需要土地资源,比如农田,鱼塘,还需要人力,一家人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这种产品生产起来不容易,可以说是很费劲,收入也收到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我很少听过农民靠种地赚很多钱的(征地赔款除外)。
相比农产品,工业品就有很多优势,比如我们穿的鞋子、衣服,用的家电、电子产品等,都可以批量机械化的生产,同样是一亩地,产值缺可以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开工厂的土豪老板也不少。
产品与产品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长大了,参加了工作,我的工作成果就是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量化,比如处理了多少需求、产出了多少报告、完成了几个项目、做了几个方案,然后用薪水除以这些产品,就可以算出我生产的一个产品值多少钱。
这些产品是由我的大脑和时间生产的,然后卖给了我的雇主,这些产品大多是是针对一些很小的特定场景,并且只能卖一次,不值钱。
采铜,《精进》的作者,这本书就是他生产的产品,卖给了很多人,赚了不少钱。
农民的产品是农产品,厂长的产品是工业品;我的产品是各种报告,采铜的产品是《精进》
这些产品,有的卖出去了赚钱很多,有的卖出去了赚钱很少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有什么区别?
我想了很久,得出了这个结论:
想要赚很多钱,必须拥有下面两个必要条件:
1,是否拥有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的产品
2,是否拥有把它溢价卖出去的能力
而赚多少钱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1,溢价多少
2,能卖多少
农产品和我的工作产出没办法低成本复制,工业品可以,书也可以
很多代工厂也有低成本复制产品的能力,产能过剩,但是没办法溢价卖出去
今天讲的一个to B的生意模式就是一种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的产品,只要能够不断的把它卖出去,就能不断的产生收入。当然,这个卖的过程也是成本,如果能自动卖就好了,或者请别人来卖,卖书就是这种模式。
一个简单的生意模式启发了我今天的对产品的思考:让自己拥有「低成本可复制的产品」
总结:
1,满足需求的任何东西都是「产品」,也就是说,自己完全可以凭借大脑生产出产品,可以生产很多种
2,让自己拥有「低成本可复制的产品」
3,「产品」越好,卖起来越容易,客户群体越大,可能卖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