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先接触要下定义的做法,是源自李笑来老师的文章中。如果走过学生时代,课本中充斥了定义。某物或某事的定义,往往出现在是使用它的前面部分,作为一个铺垫。有了定义,我们才有了一个基础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关于定义这件事,我尝试探讨下面这个问题:
- 什么是定义?定义的特征?
什么是定义?定义的特征?
想想教科书中的定义,它们往往是一句话,而且是高度准确的。
定义先可以理解为,对某事或者某事,高度准确的解释。
我们先来思考下解释的过程。解释的过程,内容,往往是建立在双方的共同认知上。
怎么解释这句话呢?(我就在解释)
当我们尝试去解释一个新的事物,解释过程用的语言,词汇,含义,都要是双方都认识理解的。解释的过程是建立在我们已有的共同概念上。从我们已有的概念上去产生一个新的概念。
或者可以说像这样:
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某某?
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概念,要做到概念组成上的简洁。
这个简洁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作为作者,当然最好做到大众读者上的简洁。
如何做到高度准确呢?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其定义往往很容易被查询到。我们往往关心的是,抽象事物的定义。
如何做到高度准确描述抽象事物?
首先,抽象事物的描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也许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高度准确中的,高度与准确,两个词,看起来更像是对自己而言。
那问题指向了,如何做到自己的高度与准确?
高度,我理解的是,就是不断打磨,改进自己的定义。你可以尝试首先借鉴他人的定义,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不断发展出,改良出,甚至重新创造出自己的定义。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打磨自己的定义。
准确,我觉得要做到两点。内容概念上的简洁,以及具有指导意义。
内容概念上的简洁,上面已经提过。指导意义,有了指导,意义就随之而来。
指导,一般包含明确方法论(明确的做法),目标导向以及理论基础。
我认为,在实际的操作中,理论基础可以淡化,可以在定义中不体现出来。目的导向,看情况可有可无。
比如,我们尝试定义 书
,我们抽象的角度来定义。
书是传播,获取知识的载体。(一般定义)
或
书是以提问交流为基础,最终使人们获得知识的载体。(带有方法论,目的)
或者
书是以提问交流为基础,需要人们采用主动或正确的阅读方法来阅读的载体。(带有方法论)
也许最后一个的定义,你看不太懂。什么叫正确的阅读方法?强烈推荐大家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看出,定义也可以是基于自身的认知。最后一个定义,对我具有指导意义,但对大众读者而言,指导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最后,我们给定义重新下个定义:
定义,是由已知的概念组成,具有目标导向,方法论的,且不断改进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