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春期孩子叛逆行为愈演愈烈。这一桩桩事件引发了家长们的思考: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这么叛逆,这么暴躁?作为家长我们怎么做能帮助孩子安然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主要源自下面四种原因:
1. 青春期孩子第二性征发育突出。这样的变化让很多孩子不适应,感觉躁动不安,总想发脾气。
2.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给予寻求他人的认同,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如果得不到就会感觉产生怒气。
3. 青春期孩子激素分泌过剩,这使得他们肾上腺素很容易飙升,情绪易激动,感觉到难以自控。对人和事都缺乏耐心,尤其是对父母这样最亲近的人。
4. 青春期的孩子吸收信息能力迅猛增长。每天他们都在接收新的信息,他们更加到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在一天天增长。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有强烈的自己做主的渴望。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随时有可能有冲动想法、冲动行为的时期。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疏导。否则可能会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的比例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要高,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心理学家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多发癔症、精神分裂、神经性厌食贪食、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面对孩子的暴躁叛逆,很多父母感到无所适从。想跟孩子聊聊,又不知道从何聊起。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首先父母要保持跟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信任自己,愿意跟自己沟通,重视自己的意见。只要孩子有事愿意来找父母求助,那就好办。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这“灵魂七问”,帮孩子树立思路,恢复理性:
1.发生了什么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忽然是大人了,他们通常不愿意主动跟父母寻求帮助。这就需要做家长的细心观察。如果孩子最近总发脾气,怅然若失,不爱讲话,总之是和平时不同。可以主动尝试用这个问题开始交流。
如果孩子不肯说也不必追问。只需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随时愿意听你倾诉。交流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维系方式。但是跟叛逆的孩子交流,太过主动孩子会让他们更加戒备。你不咄咄逼人,孩子反而容易放松,观察几次后,他们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2.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听完孩子的描述,父母不要急于给出意见。你说的话孩子往往听过很多遍了。但是他依然感到困惑,说明这些大道理不能解决他此刻的难题。不妨先问他此时的感受,这样更能让他敞开心扉。
心理学家发现,当你要求一个人描述自己的感受时,对方的说的话会比较多。这是打开对方“话匣子”的一种有效方式。另外,这样的提问顺序让孩子感觉,相比害怕自己惹祸,父母更关心自己的感受。这会让他更信任你。
3.你有什么想法?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意见比较重要。他们有成百上千种念头快把自己“撑爆了”。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梳理思路,也能帮他们有效减轻压力。
4.你觉得这么做后果是什么?
孩子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而父母又过于着急想把后果展现给孩子。请注意,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你越强调后果,他们越想要证明给你看,这个后果在他们那里不会发生。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自己分析后果。让他们自己想到问题的严重性。
5.那你决定怎么做?
描述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意识到了严重的后果。这个时候,孩子的气焰消了一半。请父母们沉住气,不要轻易提出意见让之前的对话前功尽弃。还是问问孩子自己想怎么做。让孩子感觉到你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你希望我怎么做?
注意,是“你希望”我怎么做,不是我现在想怎么帮你。父母一定要掌握这种被动的话术,在与青春期子女的对话中,被动的态度非常容易让对方放下戒备心。给孩子一个态度,只要你想,我随时愿意帮你。但是如果你不想,我不会轻易违背你的意愿。表达出对孩子自主权的充分尊重,这会慢慢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
7.结果怎么样,是不是你想要的?
在你的引导下,孩子已经找到了心中正确的答案。这可不是事情的结局。我们还有最后一步,回访。装作不经意的问问孩子事情进行的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不要求全责备。因为经过这连环七问,他们很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只要你现在沉住气不要批评他们,下次他们有问题还会主动找你沟通。如果效果很理想,一定要鼓励孩子。尤其要夸他们长大了,处理得像个成年人。孩子特别“吃”这一套。
青春期,孩子不是变坏了,而是冲动、思维活跃、急于长大。帮助孩子梳理思路、稳定情绪、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才能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