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

01

在北京候车的时候看了新的奇葩说,在讨论恐婚这件事。

想起了两个人。

一个是要好的朋友,昨天结婚了,想起四五年前,我们刚毕业,还和她认真地讨论过结婚这件事。

另一个是我哥,被催婚了四五年,还差一个月就30岁,突然想不开,跟我说他要结婚,下个月办仪式。

这几年,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结婚生子,也有的大(适)龄单身女青年陆陆续续跑过来要我给她们找对象支招。

大家似乎心照不宣地、像是在完成某种政治任务一般,把结婚看待成了「人生绕不过去的一关」。

似乎所有人都在告诉你,这关不过,就别想着开启新的篇章。

02

我从来不觉得人生是「应该」或者「必须」结婚的,更别提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关注我的「假」粉丝们,也就是现在看到这段字的你们,大大大多数都是还没结婚的年轻人。

无论恐不恐婚,在此时此刻有没有面临结不结婚的选择,或多或少都因为社会扣给婚姻的「责任帽子」,而对婚姻有些「恐惧的刻板印象」,而这个「不太好的刻板形象」往往多于对婚姻可能会「带来的美好向往」。

所以结婚是件喜事,大家却止不住心生恐惧。

我当年也恐婚,这点连小丁都不知道。

03

我们是毕业几个月后订的婚。

那时候我是个工资2600的穷小子,是个nobody,家里还欠了一屁股债,小丁家里在得知我们同居后,突然说,你们已经开始交往了,要尽快订婚。

我直觉的第一反应是:怕。

怕我这个无德无才之辈,在广州混不下去,第一份工作做得并不如意,老是犯错,经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升职加薪遥遥无期。

怕小丁家里嫌弃我长得那么丑,嫌弃我们家一穷二白。

怕在不长不短的恋爱时间里,我们没有看清彼此。

怕她没有那么爱我,怕我没有那么爱她。

怕我们只是刚好在合适的时间,有个差不多的人出现了,刚好也没有力气去结识、重新了解一个新的人,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与对方结婚。

而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

「我想和她在一起,一辈子在一起,所以要结婚。」

04

可能是成长环境的原因,我从小骨子阴冷,待人并不热情友善,像是一颗长满刺的仙人掌,试图靠近的人总是在不经意时被我扎伤。

而且对亲密关系恐惧,害怕过分被接近,不想束缚别人,也害怕被束缚。

所以和小丁还没在一起前,我们花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僵持,在想我们究竟适不适合在一起。

那时候我觉得,她很冷,我也很冷;她浑身是刺,我也浑身是刺。

两个刺猬试图抱在一起取暖,结局可能是被对方身上的刺直接刺伤。

不过后来,我们不知道怎么又在一起了。

这几年来不落俗套地一起工作、生活、旅行、订婚、下聘礼、登记结婚,如今她还怀孕了。

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不好不坏,但是看过我许多文字的人会知道,这两年我提的比较频繁的词是「烟火气」。

我说人间的「烟火气」在慢慢治愈着我,这是因为她,因为这个「家」带来的。

我从小是个没有「家」的人,没有庇护,没有后路。

我没有大智慧,只有小聪明,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亲手、踏实挣来的。

我极缺「安全感」,所以永远不敢停止工作,害怕一停止,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瞬间离我而去。

毕业后赚的第一桶金,我没有继续投入事业中,二话不说拿去买房了。

搭档前辈骂我说,本以为我是个「创业」的人,却没想到我是个只会「创家」的人。

上面说的这几句,是看清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后,就知道需要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这没什么不好。

05

我是认同「年轻人结婚了,年轻由此终结」这句话的。毕竟结婚后,或多或少我还是成熟了一点点。

最后,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它不仅仅从是「合情同居」的恋爱关系,变成了「合法同居」的婚姻关系。

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用为了证明给大家看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而不结婚。

我很喜欢塞林格写的一段话,他说: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 」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