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不是你遇见了Ms/Mr.Right ,而是遇到Ms/Mr.Ok ,用心滋养、用爱浇灌、把他们培养成了Ms/Mr.right,正所谓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你付出一半我付一半才组成一个完整的美满的家。
说到恐婚而那些自自然然就恋爱结婚的人会觉得很不能理解。那么恐婚的人都怕些什么,为什么那些东西让他们感到害怕。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机会跨越恐惧,拥抱婚姻呢?
让我们举例看一看。明丽今年28岁,生活在帝都算是北漂,一个人打拼挺艰辛的。但她还是宁愿选择单身。问其原因,他说很简单,我不相信婚姻会幸福,我父母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天天吵架,看着他们婚姻的样子真的让我对婚姻很绝望。我害怕结婚,我觉得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
像明丽这样的恐婚者挺普遍的,这些人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害怕被婚姻伤害不信任婚姻是美好的,而另一方面呢,其实又渴望能够成为幸运的人拥有幸福的婚姻。专家研究发现,很多人恐惧婚姻是因为在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婚姻的后果。有一项针对非婚同居伴侣的研究发现,2/3的伴侣表示他们经常会有对未来可能离婚的恐惧这事影响了他们的婚姻观和结婚计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无论是对于中产阶级还是工薪阶层来说都是如此,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对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欺骗背叛,拒绝一切的焦虑都可能和童年时一些没有被识别和解决的创伤有关。
他们害怕婚姻,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见证了很多不好的令人痛苦的或者麻木的婚姻,这可能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家人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他们担心自己会重演这些套路,受不幸婚姻的影响,从小在父母不幸婚姻的环境下长大,会在人们内心留下非常深的烙印。或者身边不幸婚姻的例子,让人们也有一种错觉就是婚姻大部分都是将就的、是不幸福的。我们都说结婚容易经营婚姻却很难,离婚的原因也千奇百怪,一旦离婚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可能是两个家庭更可能受伤的是无辜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做为咨询师需要怎么帮助他们呢?
那么,如果一个人腿部骨折了,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鼓励他勇敢地走路,而是要帮他把骨头接好让他躺在床上休养,让伤口能够有效的愈合,所以对于因为遭受创伤而恐婚的人,我们先要帮他疗伤。心灵创伤的疗愈就是给来访者创造安全、开放、包容的氛围,让他把曾经经历创伤时,内心的感受,想法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这就像把积压在内心很久的脓排出来,那么在他表达的时候咨询师要不带有任何的道德的评判、给他一些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适当的理解共情和安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来访者内心的创伤就慢慢的疗愈了。
那么、then就可以跟来访者讨论,过去的经历给他留下的那些思想的认识有的可能是歪曲的。因为很多人在经历了创伤以后会形成比较偏激的思想。比如明丽在父母争吵里受到了伤害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婚姻是不好的事情会很伤人,很痛苦的。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经历而得出比较主观的结论,那么我们咨询师就要根据来访者的经历了解她的思想认识是怎么样的,如果有偏离客观的思想就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一个例子,1976年出生的马克说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的关系很好,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有一些很好的朋友。谈过几次恋爱,但不太想结婚,因为结婚意味着有另外一个人完全介入到自己的生活里,他担心他自己的生活会因此而被管束,他说我好不容易摆脱了老妈的控制,何必再给自己找个镣铐呢!我一个人过的挺好,我享受这样的生活,我想不通干嘛要结婚。其实这样的想法,很多人都有,比如很多8090后的独生女也会担心结婚之前在父母身边是公主结婚之后到了婆家却成了保姆,洗衣做饭,生孩子,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
现在社会有这样想法的人真的挺多,人往往是内心渴望什么,说明实际越缺什么,马克特别渴望自由,对被束缚非常的敏感,造成他这样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妈对他的管制非常多,让他感觉到自己总是被控制,没有自由,俗话说说缺什么补什么,所以他成年以后就会不断的用各种方式补偿自己的自由度,任何让他感到被限制的关系,都是他会抗拒的。渴望自由而恐婚的人一般分成两类,一类是渴望自由,又渴望亲密关系,他们很纠结鱼和熊掌都想要,如果在咨询里遇到这样的人需要帮他做一件事情就是写出自己最渴望的人生愿望,然后再让他写出它在关系里。能够付出的底线。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他能够比较好地被满足,而他必须付出的代价又没有超出他的底线,这样的情况下,她就更有勇气进入到婚姻中,第二类人呢虽然是没有纠结,就是觉得结婚太不自由,得不偿失。对于这一类人咨询师可以让他先诉说被家长过度控制没有自由的痛苦,理解和共情他的感受和需要。等他慢慢平复了内心的情绪以后咨询师可以让他了解,如果能够在亲密关系里深度的发展,就能够获得深深的情感滋养,就像如果你只是在海面上游泳,看到的只是一片海水,而如果你潜水到海洋深处就可以看到无数的鱼儿来回穿梭的这种神奇的海底世界,但是潜水的难度风险和挑战都更高一些,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另外一类人,美玲今年相亲了20次,每次遇到的人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最后都被她pass掉了。她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怕选错人或者选的不是那个最好的自己最爱的人,于是就不停的找呀找呀可却怎么也没找到那个Mr right。这个类型的人的性格根源是他们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他们特别害怕事情做不好,特别害怕失败。凡事都想要最好,最圆满,总是担心一旦结婚了,在遇到更合适更好的人怎么办,那岂不是要后悔死了也没有办法,所以他们就徘徊在相亲的世界里不断的打转。那这个成年人为什么会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呢?
其实是因为小的时候被养育者过于严苛的要求,如果达不到标准可能就会被批评嘲讽,甚至会是打骂。所以每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他们都经历了内心的挣扎,恐惧和彷徨。如果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直接给他讲过度追求完美是怎么不好,结果肯定是没有用的。他虽然表面接受你的想法,但是骨子里也不会改变他的行为,因为他肯定会说臣妾做不到呀!!
那么怎么能够让他真正地改变呢?来让我们看看行为是怎么发生的,当我们面对一个事件的时候,头脑中会出现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也就是认知。那么这个想法会引发我们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就是感受,而这些情绪就会支配我们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是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写错了一个字,妈妈就罚他写200遍这样的做法让他很紧张、很害怕,他为了避免被罚就特别小心的不出错,慢慢的就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那对于这一类来访者他们内心的想法是,如果我错了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或者是长辈就不认可我了,而且我还要面对被惩罚的痛苦,所以我必须要完美才能够被接受才能够活的舒服一点,那么我们要给这样的来访者创造一个非常宽松的氛围,允许他犯错,甚至我们在咨询中还要有意无意的饭犯一些小错,让来访者发现并觉得,哦,其实犯这些小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人活着出错是难免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他内心不再过度的关注是否完美的时候,他的择偶模式也会变得放松,那么进入婚姻就会更容易些。
而对于因为害怕选错人而恐婚的人,我们咨询师还要告诉他选择伴侣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包括性格类型的分析成长经历的分析,因为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塑造。而且呢,要告诉他怎么去探索一个人内心的核心需求,评估对方的爱的能力等等,那么这些择偶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就能够帮助人选对伴侣,那么所以害怕选错伴侣的这些人呢,他们的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怎么选人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还有另外一类恐婚者。例如:鹏飞谈了30个女朋友,每次分手都是因为女方在很认真的跟他谈结婚时,他受不了啦就分手了。他害怕面对婚后的家庭责任,生活的开销,房贷买车养孩子养老人等等,想起来就让他觉得透不过气来,他不愿意承担这些责任。而另一个阿明呢30岁离职后创业,那么他也不敢结婚,因为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创业公司里,他害怕自己事业不稳,还要兼顾家庭爱人和孩子,自己根本没那个精力、时间和金钱。那么他们都是因为害怕承担婚姻的责任而恐婚的。而鹏飞这个类型的男人是害怕婚姻的原因是不想长大导致的。
有一个说法叫“皮特潘综合症”,指的就是一些成年人,大多是男性在社会上表现出不成熟,在面对长大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非理性的恐惧。那么具体表现包括不负责任,缺乏自信、依赖心强,难以坚持关系障碍等等。
这样的人在面对一些需要负担起责任的情景的时候就会恐慌的逃开,比如要为自己做出人生选择或者担负起经济上的责任。或者做出结婚的承诺等等,那么鹏飞如果来做咨询的话我们就需要去理解皮特潘是男人逃避长大背后的原因,有的可能是长辈们的投射,希望他在家里永远是个依赖大人的孩子,家长觉得这样就不会跟这个孩子分离,因为这个原因孩子没有勇气成为大人跟家长进行分离。
有的呢,则可能是经历了某些挫折阻碍了他心智的正常发展让他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当我们找到原因之后需要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内在那个不能够正常长大的人,他的压抑和渴望是正常发展都是随着自然的年龄的增长而长大,那么那些年龄大了,但是心智不能大的人,其实它内在也有一个被压抑的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咨询去解放这个被压抑的渴望长大的人,鼓励他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呢要去引导他慢慢的走向成熟。而像阿明这种创业的人的,这样的情况恐怕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在现阶段可能也很难帮到他。
那么我们来说说最后一个类型的恐婚者。小静今年28了,她从没有谈过恋爱,原因是她有狐臭,从小学开始就有同学嘲笑她,她总是躲着周围的人怕别人闻到她身上的味道。所以有一些人是因为自身的一些不被接受的问题,而很害怕被完全真实的看见就不敢靠近别人。他们也是恐婚的一个类型。因为婚姻意味着你会被很大程度的暴露在对方面前,比如你的痘痘,你的肥胖,你的邋遢的生活习惯等等,你甚至可能要跟另一半一起经历衰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迁,你们难免会皮肤松弛,头发花白或掉落、身材走样。
那么与这些身体退化同时发生的还有智力的迟钝和精神上的退化,这些都会让一些人难以接受,如果这样的来访者来咨询,对于咨询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有些人自身的问题可能他一辈子都解决不了,可能他一辈子都要伴随这样的问题生活,所以咨询师需要用很的时间来陪伴来访者,去接纳自身无法改变的困扰。
我们分析了很多种恐婚的因素和解决办法,也不一定就能给恐婚者解决所有问题,那么另一个话题叫恐婚的反面,就是婚姻的确需要深思熟虑。那么研究表明,在决定结婚的那一刻,你是否深思熟虑,会影响之后的婚姻质量!那些婚前经过仔细考虑的人日后的婚姻往往更加美满,这个仔细考虑不是说跟着感觉走,而是呢,能够冷静客观的去分析,跟结婚有关的相关的因素,从这个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所以冲动虽然浪漫,但确是不可靠的。
国外就有个研究它针对418个18到34岁的人进行了五年的纵向研究,比对了他们的结婚时的状况,比如是否做好准备,还是仓促决定,婚礼的规模和准备工作情况以及之后的婚姻发展度。结果发现,那些经过慎重考虑而做出确定关系的决定的人,比通过随意性行为(比如约炮儿确定关系的人)他们婚姻质量会更高。在同居和结婚之前,双方曾经讨论过这一决定,并且达成共识的人,比那些觉得一切只是顺其自然的结婚的人婚姻质量更高。有意识地给这段关系下定义,有计划的推进婚礼的安排的人,比关系定义不明、婚礼仓促安排的人,婚姻质量更高。
所以研究者认为,婚姻的决策会影响到之后婚姻的满意度,在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上,以更积极、更负责任的心态去做决策的人更容易获得满意的婚姻,它可以帮你抵御一些未知的变数。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经提出在历史上的婚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制度婚姻”是在1850年以前人们对婚姻的需求主要停留在一些基础的需求上。比如,两个人共同生产比较容易实现衣食无忧,拥有住所安全免遭侵害,还有升值的目标。对于那个时候的夫妻来说,两个人的亲密只是共同生存之外的附加奖赏,而不是主要目的。
第二个阶段叫“友伴婚姻”是从1850年到196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稳定婚姻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亲密和性的需求,双方开始注重爱与陪伴。
第三个阶段叫“自我表现的婚姻”是1965年到现在,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婚姻中自我表现,感受到尊重和自我的成长,婚姻制度的色彩前所未有的弱化了,人们更多地将婚姻看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手段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婚姻中对于自我表达的需要前所未有的重要了,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在婚姻中不再愿意将就,不肯迫于种种原因待在一段不那么完美的婚姻里。
那么研究表明,有2/3的离婚并不是由于虐待或者严重的矛盾造成的,而那些夫妻的婚姻在旁人看来好像并不坏,他们只是在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的分开了,那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前文提到的婚姻的三种类型,是从大的历史趋势来说的,事实上,即便在如今的社会中制度婚姻有伴婚姻其实也仍然大量的存在。
在现代婚姻里投入产出比变得很公平,如果你想幸福美满,就需要在对方身上在对等关系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使双方在情感精神物质等种种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些每周至少会有一次和伴侣单独相处,比如吃饭长谈等等这样机会的人,他们拥有美满婚姻的可能性是那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夫妻的3.5倍。
所以如今想要得到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人们需要有三种视觉角度来考虑。
第一种叫心理视角。亲密关系专家说,如果能够预测一段浪漫关系是否维持多年的幸福和稳定,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对象的人格特质,他所拥有的个性和价值观。因此,当你考虑和一个人步入婚姻的时候,除去浪漫的因素,你还要学会理性的分析,考察对方的人格特质。你如果找一个“宜人性”、共情力相对较高的伴侣,那么你的幸福度可能就会更高。而那种神经质情绪不稳定,易怒的人可能会让你们的婚姻面临很多的困难。
第二种视角叫浪漫视角,你需要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作为伴侣,尤其是在最初的那几年,浪漫的爱情会把你们粘在一起时,你们愿意和彼此一起度过接下来的时光,一起面对可能的困难。如果在一开始没有足够的这种浪漫的情感,你们之间的基础可能就很难对抗未来生活里的这些各种消耗。
第三个视角叫道德视角。性格决定了能否好好相处,爱情满足了欲望和需求,而在这个“自我实现”的时代,能否实现一段美满的婚姻,道德的作用重新变得重要了。
好的婚姻是一个机会,我们能够重新在这个关系中发现自己,认识到自己原来有哪些毛病,发现自己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好,而一对好的伴侣能够正式沟通彼此的缺点,认真处理自己的那些问题,学会更加不自私的对待对方。
那么在这三种视角中,前两者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很难改变,更不要指望说你能够改变对方,爱情往往也是无法长期控制的。那么只有在道德这个视角上,人们能够在改变上做出努力,使自己的这段关系能够抵抗那些天性中的自私,邪恶的部分,互相支持、促进度过一生。
另外一方面不结婚其实也是一种选择。那么,当婚姻制度的色彩逐渐弱化以后,人们也不再一种单一的名词或者身份来定位彼此。与过去的恋爱结婚单一的模式不同的是现在处于成年早期的年轻人选择不遵循已经有的社会规范,而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浪漫的连接。
有的人会和伴侣选择长时间的同居关系,但不以婚姻来束缚自己。有的人会选择开放式的关系,就是双方都毫无保留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信息和想法,在保持关系的前提下,不要求伴侣的排他性,也不要求彼此之间的绝对忠贞。
还有一种新兴的被称为过夜情的伴侣模式,他们承认彼此之间的爱情和关系,每周可能在一起三四天,但仍保留着各自的生活空间也没有同居或者结婚的计划。那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旦两个人完全的同居,让生活交织在一起,分开就会变得艰难。而对于这些年轻人特别是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生活充满了波动和不确定性,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卷入到长期的承诺中,这些关系的出现也使人们不再认为婚姻是恋爱的终极目标,而是会选择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方式来相处。
那么,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产生内心的冲动,婚姻这件事情首先是要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状况,然后是创造建设性的方式让自己获得满足。那作为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帮助来访者搞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陪伴她跨越内心的一些绊脚石,最终实现愿望的满足。
蔡依林的歌《说爱你》里的一句歌词:“转啊转,就真的遇见Mr.Right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Mr Right,而只是就只有Mr Ok。也就是那个还不错的人,大部分地方是OK的,那么你和这个人相处是你们共同经历的时间、事件,以及在过程中和对方相处的一些经历,把对方变得不可替代,互相最终磨合成了Mr Right。所以好的关系是经营出来的,好的爱人是相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