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感觉,就像,一直吃同一种食物,很快就腻了,文字尤甚。
或者也是我其他方面的问题,看小说,要比刷视频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自看小说以来,又开始熬夜,凌晨五点多睡,早上十一二点起。生物钟到了,但身体是没有休息够的。吃完饭继续看小说或者刷视频,我本来想睡个午觉的,可一开始就停不下来。我不该带手机上床的。 疲惫感让我觉得我需要休息才能集中注意力,可刷视频让我无法休息。
小说、短视频,还有网络游戏,确实能带来暂时的强烈的快乐,不然我不可能带着这种身体的困乏就这么混日子。
新开的小说,无限流,穿越到第三个世界时,不知怎么就不想看了。可能时作者的语调已经熟悉了,可能是看不明白剧情,人物穿插过多,主线不明吧。作者的打戏很讲究,很精彩,像这样精彩的打戏,需要我一字一句地读,再加以想象,可我要是有这功夫,不如去看《红楼梦》的。就这样吧。
短视频,小红书和b站的视频我都刷,一刷就是不知道几个小时。前面不小心又刷起来,AI的电子音一出来我就恶心。尤其是一些不明不白的智障视频传递的负面情绪,比如什么“男生的小丑行为”“贵的羽绒服更保暖”等等,反正就是各种,现在回想起来的一股脑的垃圾。b站有个在车里吃东西的up,有句文案我很喜欢:时间是公平的,每人每天24小时。是啊,就看你怎么用了。同样也有句话,人的内心不种花就会长草。如果你不把你的时间,你的一天拿有用的事填满,就会被淹没在无尽的视频里。所以要看好书,要看高质量的视频。比如我前天看的上野千鹤子的东京大学开学典礼讲话,就质量很高,最后看到我头皮发麻。
游戏的话,原来是玩腻了套路,所以没什么兴趣了。这两天又开始玩云顶之弈。不过我想很快也就倦了吧。因为,最大的游戏,就是地球online啊。
这次做这些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考研时的念想与补偿心理。现在都做了一遍,发现其实也没得不到时那么快乐,算是祛魅了。不过说来也怪,我之前打游戏、看小说,刷视频过了十几年,怎么就没觉得没意思呢?
不去想了,想它干嘛呢?解决了问题然后继续打游戏吗?不是的。是啊,根本原因是我已经不认为这种事物有意义了。小说是他人的故事,游戏是他人的机制,视频是他人的观点。而且在做这些事时,你是一个消费者,不像现在,我是一个生产者,我在成为我自己,我通过这种方式体会”存在“。写作,以及,和他人连接,找到自己的意义。
是这样的吧,这样对于现在的我,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吧。我知道这样对于过去的我显得有些太过于功利了,但我没有办法。我生存的基础,确实不能令人很满意,我需要功利,这是前一时期转变的必然结果。对于这一认知与心态的否定,则又是这一阶段完成后下一阶段的事了。
我活着的意义,是按照《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幸福地活着,这是我前三年以来找到的,最大的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