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凯今年11岁,长得十分眉清目秀,在心之初教育学校上4年级。他的个头儿比同龄孩子都高,有很少量的主动语言,认识许多常见字词,但不理解词义;穿衣、吃饭、上厕所等都能自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里、学校都非常爱发脾气,尖叫、打自己、不听指令、乱下座位,在家里经常受到妈妈的批评,甚至粗暴地打骂,有时周一上学来校身上带伤,但他从来不提挨打的事,老师问也说没有。有轻微偏食行为,中午开始出现扔饭行为。观察发现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刚发下盒饭,不打开先闻闻,等同学都打开了,他才看着老师,要老师帮他打开,打开后不久就开始第一次扔饭,意思是看见了不爱吃的,把不爱吃的扔出一些,主要是乱扔到桌上;然后开始吃几口,过一会儿开始第二次扔饭,因为看到有同学吃完,下位子打闹了,他既着急又烦,觉得饭还是多,扔几勺后又开始吃几口;再后是第三次扔饭,这次是看到他下课最爱找的孤独症同学也吃完了,他再一次着急、厌烦起来,想把饭全扔了,并用勺用力敲击盘子。
经过观察发现了这几次扔饭都是有原因的,一味帮他收拾残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老师分析了凯凯情绪不好与他妈妈生气后打他有密切关系,也与他本身固有的情绪问题有关,到学校来就开始发泄,老师一边找他妈妈聊天,让他妈妈说说心中的苦恼,一边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一些应对措施,果然十分有效。首先,在开始发饭后不久就主动帮他打开饭盒,拨出一部分饭菜,不爱吃的蔡多拨一点,但也留一少部分,爱吃的多留些,当他吃了一会儿后就再给他添饭菜一次;有同学吃完后就马上安慰他不着急,并让个别吃完的同学远离他、到别处活动,同时给他最爱找的孤独症学生盛一碗汤或粥,并告诉他边吃饭边喝汤或吃完饭再喝汤,这是再次安慰凯凯,不着急、对面同学没喝汤呢,因凯凯很爱喝汤,因此要在吃完饭后再端给他,这时尽管他已经情绪波动,但看到爱喝的汤就不会发作了。
总之,孤独症儿童看似怪异、捣乱的行为背后都有其特定意义,一定先找原因再采取措施。本个案若不解决家长的教育态度问题,其情绪问题将始终存在,并会泛化到很多场合。我们的行为调整往往只要耐心观察、了解深层原因、排好顺序因势利导即可。
--武汉心之初特殊教育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