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是半年多的时间了,这半年里经历了公司动荡大裁员、疫情封城两个月等等,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也改变了过往“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能做成什么”的心态。近期相对归于稳定,开始看书,继续写作,也是生活的一种记录。
如果说每个人都要有一本“生命之书”,那我想我的“生命之书”就是这本《子弹笔记》了。这半年里经历各种动荡,没有太多看书的心思,但还是时不时再重温这本书,常看常新,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思考随记。
我们身处有史以来与他人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但我们却在迅速地与自我失联。如潮水一般的信息无休无止地涌来,将我们淹没。我们感到刺激过度而无法得到休息,感到工作过度而无法得到满足,感到全神贯注而筋疲力尽。
联系方式更简单,但却是更加疲惫,不愿联系了,这不就是当下我们的现状么?以前我常把我不愿意多联系别人,归结于我的性格,喜欢清净、不爱交往。但现在慢慢发现,其实大家联系也并不多,应该说非必要不联系。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那么多的信息,仅剩的一点精力还要留给自己和家人,哪里还有心思去联系别人呢?
在你翻开笔记本的那一刻,周遭疯狂的世界就被按下了暂停键。...... 我发现这种逃离越来越有价值,因为它帮助我确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并且让我专注于此。
确实是要【主动】逃离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就这么多,做了这个就做不了那个,所以要有取舍。
他的自信心得以在这本干净、明晰的笔记本上生根发芽——因为清晰地记录下任务让他在与客户通话时不再战战兢兢。
每天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为什么做,并且有行动框架,自然而然就自信了
它帮助我们培养更好的自我意识,而且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内。比如,停下来写下生命中的重要细节这一简单的举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打理生活的办法,还能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关心的事情。
“停下来写下生命中的重要细节”,每次读都会被这句话打动。
如果脚下就是目的地,那么我们必须学着成为更好的旅者。
我想,这应该是让我们享受过程的意思吧。
带着意向去生活是一门艺术,子弹笔记将通过这门艺术,教会你如何成为命运的掌舵人。
这里的意向,大致就是遵循自己的信念,能够自己主动做出选择,会开始判断什么才是重要的事,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以及如何办好这件事。
当我们开始辨别出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事物时,便能基于自己真正的信念,恰当地确定梦想。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去做吧,去找吧,找到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情。
我们没有时间,是因为我们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事情得不到解决。
这大抵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弊端之一吧,让你一直处于多线程的状态,极度耗心力,效率还不高。
“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换言之,你要做的决策越多,你就越难以把决策做好。若不加以控制,决策疲劳则会导致决策规避(decision avoidance)。
决策疲劳则会导致决策规避,那怎么减少做决策呢?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形成“机制”,也就是“形成习惯”。
如果某些章节给你带来了压力,那就退一步,只采用那些你认为行得通的部分。子弹笔记诞生的方法:从一个一个可行的部分开始慢慢来。
现在想想,所有能坚持下去的事情不都是这个道理么?跑步如此,写作如此。如果一开始就有了很大压力,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将子弹笔记也形成习惯吧,将写作形成习惯吧。
在记录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记录下了大量的选择与行动以便未来参考。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犯的错并从中吸取教训。……研究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能在我们前行时提供许多见解与指导。
提笔落字不仅是记录生活,还是努力感受生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无论酸甜苦辣,都是经验教训。动手写字在帮助我们思考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感悟。
“长路即捷径。”当我们走捷径时,失去的是放慢脚步思考的机会。
长路即捷径,想起我最爱的那首诗《未选择的路》,想这么多?就去做好了。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