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早晨我们问题鸟窝第4期,共读《妈妈是什么》里面的小慢鱼。有一个环节需要分享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很慢的人或者事情。
看到这个问题时一下子无从下手,感觉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好像生活从来没有慢下来一样,除了过年那几天稍微能轻松一点,每天买菜等待亲友来做客,节奏稍微慢了几天。而疫情后,更是忙的团团转。
鸟窝前一天晚上,和儿子共读西游记时,看到灵吉菩萨,在记忆深处,想到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泰州某个大家庭中一个最小的女儿,几个哥哥都年少夭折,她上面的姐姐比她大十几岁,所以从小全家都对她特别宠爱。和我爷爷结婚算是远嫁了,好像是因为肝硬化还是糖尿病不能生育,就领养了爷爷三弟的大儿子,就是我爸。所以其实他们在血缘上不是我的亲生爷爷奶奶,但是这不影响他们对我们的爱。
因为她从小就裹了脚,在我记忆中,她一直走路很慢,昨晚跟我爸爸求证,他说其实不是的,她年轻的时候就风风火火的,做事情特别着急。可能因为年龄大了,肚子大了,整个人臃肿起来之后就慢了很多。
在我印象中,她一直很慢,在我记忆深处一直都是她悠闲地走到隔壁去串门,然后再慢悠悠的回来。洗澡也很慢,有时候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时候的澡盆还是木质的,热水放进澡盆,上面弄一个透明帘子保温。有一个冬天放寒假了,她从午饭后开始洗澡,到我们已经睡完午觉写完作业再去看时,她还没有洗完,原来是在澡盆里睡着了。
还有一些场景也记忆深刻。小时候的猪食是需要用红薯藤和糠一起搅拌的,基本每天午饭后她开始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切红薯藤,切着切着她就会睡着,然后整个午觉的背景音就是她断断续续切的声音,声音停止就是说明她已经睡着了,然后自己会惊醒,继续切。这些都是我记忆深处的回忆。
在2016年,火热的7月,至今记得她骨瘦如柴,已经不记得我了,在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奶奶了。也是从那之后,我每次寒暑假回家,特别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从房子快速“飞往”院子时再也听不到有人跟我说:阿头,慢地个。
也许因为最后一颗一直在她身边,相对每次想起爷爷和三奶奶我会哭得更多一些。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的爱和思念。
奶奶徐凤英生于1922年5月6日戍时,殁于2006年6月23日辰时,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