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给娃上两个课外班的我,最近都要撑不住了:先是被一个老师反复要求必须给娃加码上量,很快又被另一个老师专门约谈一定要保证上课。
我心里非常明白,遇到这俩优秀到追求卓越的老师,是我和娃三生有幸,可现实太骨感:我和娃的时间、精力真的不足以支撑老师的期望和要求——跳起来也够不到的果子,我不想要了。
干脆理智寻求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状态,安心。
在工作生存、自我满足和带娃奔跑夹缝中按下葫芦起个瓢状况下过日子的我,自嘲着跟一位宝妈聊起这事,她表示自己处于同样困境中。
刚共情一下,正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呢,她突然提醒我一个神奇的存在:“还记得那个小学阶段一直同时上7个课外班的aly么?”
Oh My Godness!
怎么可能忘呢?怎么会忘呢?
那孩子首先有个了不起的妈!那个妈则是小圈子里神一般的存在,所到之处没有宝妈没听过她传经送宝育儿经验/鸡娃秘籍的。
我当时听完鸡娃秘籍,第一反应是:妈是人家的妈,娃是人家的娃,完全没法复制,只当听了个故事吧!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这样的妈,我认识的,还不止一个。
对这种“神妈”,膜拜完,我一般都是绕道走。
因为我曾在心里迅速总结过疯狂鸡娃的神妈们的共同点,自己在心里默默对照过,差别太大,不适合做榜样的。
神妈们是这样的:
1.不一定家里有矿、富得流油,但一定不差钱:差钱根本上不起那么多课外班,课外班挺贵的。
2.有工作但是跟不用上班似的——精力超级旺盛,鸡娃是生活的重头戏。
3.对娃要求极高,对自己没什么要求。
4.妈和娃都不会有什么情绪,像精密仪器一样照着写定的程序行事,特别给力,指哪儿打哪儿。
5.鸡娃鸡出乐趣,鸡出了人设,鸡成了品牌,鸡到质变成鹤,然后鹤立鸡群。
简单一对比,发现我自己是这样的:
1.给娃上俩课外班已经是我的极限了,但凡再多上一个,就压力山大,不止钱方吃紧。
2.工作上忙得跟那啥似的,貌似很重要,其实就是一根儿脱不开的螺丝钉。但因为要靠它吃饭,必须用十二分的精力打整。
3.对自己有些要求,对娃要求没有对自己的高。
4.妈和娃在压力大时都会有情绪,调理情绪要花不少时间精力,“浪费”、“损耗”比较多。
5.鸡自己很有兴趣,没多少心思鸡娃,甚至觉得被疯狂鸡着的那些娃挺不容易的,有些心疼。
客观条件、认知差异决定了我和神妈们存在着巨大鸿沟般的距离:我永远成不了她们。
那不如干脆做自己,接受自己的普通,更接受孩子的普通。在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前,就守望;在孩子启动内心的小宇宙之后,再奋力托举。
现如今,当妈的,鸡娃需要强大的实力,不鸡娃需要更强大的内心。
人生路漫漫,没有模板,大家都是第一次,谁不是摸索着走呢?就大胆地照着自己认定的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