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18篇《唐风 绸缪》
【原文阅读】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译文参考】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字词注释】
(1)绸(chóu)缪(móu):缠绕,捆束。犹缠绵也。
(2)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3)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4)良人:丈夫,指新郎。
(5)子兮(xī):你呀。
(6)刍(chú ):喂牲口的青草。
(7)隅(yú):指东南角。
(8)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9)楚:荆条。
(10)户:门。
(11)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诗歌赏析】
《诗序》认为“《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昏姻不得其时焉”。清方玉润云:“此贺新婚诗耳”(《诗经原始》),后者更符合诗意。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更像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调侃的意味,非常温馨、甜蜜。
本诗充满喜庆欢快气氛,兴句以象征嫁娶的“束薪”、“三星”入景,也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户”则指“至夜半”。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
章末以谐谑新妇新郎的呼告、设问作结,描绘出婚礼的热闹场面、贺客的艳羡神态。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问他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如何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
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朱熹以首章为“其妇语夫之词”,次章为“夫妇相语之词”,三章为“夫语妇之词”(《诗集传》),正合歌曲独唱、合唱之“三章法”。明孙鑛认为“三星入景妙。‘今夕何夕’一语,状心事刻酷,是神来句”(《批评诗经》)。
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这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创造力。
【《绸缪》学习的反思探讨】
三星在户
“三星”是指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在我国民间也被称作“福禄寿三星”。“三星在户”出自《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绸缪束刍,三星在隅。”“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绸缪》之诗写得正是新婚之夕,新婚之夕与“绸缪束薪”有什么关联呢?这首诗每章的首两句充分体现了出它的艺术价值,因为从这里头能真的看见生活。
束薪是砍柴的意思,束刍是喂饲料的意思,束楚是捆扎柴火的意思。诗里生动地描述了天体的运动。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的。在主人公砍柴、整理饲料喂牲口、收拾柴火的劳动时间里,看到了三星的位置变化。
这个生活很辛苦,也很真实了,这个记忆太深刻了,到了新婚之夕,真是今夕何夕,也从“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来说起了。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说不尽的辛苦,说不尽的甜蜜。而且,由于深秋初冬是观看猎户座的良机,本诗的描述也令人眼前呈现了深秋的多彩景色。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周人精神中对现世人生的珍爱
与殷人尊神的思想观念相比,周人虽然依然对神有着无限的敬畏之情,但是到了周代,人的存在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人的存在是《诗经》中所描写的一切景物、建筑和活动的中心。对人的存在的关注,使《诗经》成为具有生命律动的诗歌。纵观整部《诗经》就会发现,周代贵族诗人无论写草木虫鱼还是建筑庙宇,抑或一次狩猎活动,都会以人为核心,也都会渗透着诗人的情感。
《小雅·斯干》最集中地体现了建筑中人的存在。贵族的房屋建造在潺潺的流水旁,幽幽的南山下。在刚刚建好的房屋里,“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爰居爰处,爰笑爰语”,呈现出的是宗族之间融洽相处的和乐氛围。关于建筑的叙写最终落脚到对建筑中的人的生存和对生命绵延的关注。
《小雅·楚茨》是周代贵族祭祀祖先的乐歌。但是在这首祭祀的诗歌中,我们读到的更多的不是圣灵的威严可怖,而是人间祭祀的繁忙和喜庆气氛。诗中祭祀的时间背景是在黍稷丰收、蒺藜丰茂的季节,充满了对神灵赐予幸福和丰收的感激,也有着对神灵继续赐予福祉的期望,最后的落脚点依然在人间“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的富足与和乐场面。
可以说,几乎周代贵族的所有祭祀乐歌中对神灵敬畏之情到最终都会演变为人间的欢乐场面。而且,在《诗经》中我们更多的时候所读到的并不是礼仪的刻板程式,而是礼仪中人们忙碌、欢快的身影,似乎大大小小的礼仪都不过是人间的一次次欢宴而已。在礼仪中,人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相反,人的存在以及人对礼仪的感受才是诗人描写的侧重点,对人间生活的关注使诗充满了生命气息。
《诗经》中所写到的这些自然景致,无一不在周人的生活之中,而不是幻想中的虚拟境界,表现了周代贵族对现世生活的珍爱之情。
参考资料:
《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罗方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
《先秦文艺思想史》,李春青 主编;李山,过常宝,刘绍瑾 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