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苦用心
琳是初一第二学期来到我班。琳的身份很特殊,她是省城最好的某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二级学生。据插班的老师告诉,琳是因为有病休学一年,她的父亲把她放在老家农村念书是为了锻炼,让孩子能够更好的体验一下农村学生的苦,同时珍惜她现在拥有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琳的父亲是省城某重要单位的领导,孩子的学习一直是他头疼的事情。据说,下定决心让女儿在偏远的农村远离他们而读书,夫妇俩经过很长时间的纠结的决定。毕竟,农村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太差,没有办法和城市相比,再说,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终于他们做了这个决定,为了孩子的成长,只有将孩子放回农村接受教育一段时间。
琳来到这个班的时候,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她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城市孩子特有的傲气和霸气。她和科任教师聊天,一直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的教师都是博士。科任教师有一种不高兴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畏惧的情绪。我们的科任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师范生或者是大专生。基本上没有见过博士,更别提博士上课。我想作为班主任,我有必要和孩子谈一次。
课外活动,我把琳叫到办公室。
我问:“琳,还适应农村的生活吗?”
她说:“还可以,就是这里的孩子怎么没有礼貌?老师也不说普通话,没有我们的老师好。”
我说:“琳,你是城市来的。你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优越的生活条件。这里的孩子在生活条件和一些养成教育方面肯定不能够和你相提并论。但是,这里的孩子有着他们特有的质朴、特有的吃苦耐劳、特有豪放和热情。你来这个地方的目的不是来享受的,而是学习这些孩子的优秀品质。我希望你现在忘记你以前的身份,踏踏实实的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你要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走进班级,而不是挑毛病和攀比。当然,老师希望你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她点着头,说:“恩,老师,我明白。”
我接着说:“这里的老师没有博士学位,但并不代表这里的老师平庸。这里的老师也同样有着你们城市老师没有的东西。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与其的学历没有关系。我希望你现在不要戴有色的眼镜看这里的老师,你会发觉一个让你钦佩的群体。”
琳进入班级两周之后,我又一次叫琳谈话。这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了解是否适应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我想听一听她的意见。
琳说:“这里的老师是她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我说:“为什么这么说?”
琳说:“这里的老师和城里的老师不一样,他们把每一个知识点讲得很清楚。他们不厌其烦的讲,唯恐学生听不懂。课外还有老师辅导。我们那儿根本没有这些。老师讲完课后,就不管了。他们的学习靠请家教。”
我只是点头。农村教师很敬业,他们的付出没有任何的回报。他们都在做着良心的事业。农村教师没有太多的挣钱机会,只有把学生认真教好。
琳说:“这里的孩子特别的可爱,没有我们同学那么有心计。不攀比很实在。”
我也在班里和学生公开说:“琳是一个城市孩子,她来到我们班,可以说是给我们大家彼此一个学习的机会。大家学习一下城市孩子的优点,琳你要学习农村孩子特有的品质。我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琳在我的班上表现非常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出的非常的融洽。
我相信这次农村的教育体验会会让琳变得更加优秀。我很钦佩她的父母,为了孩子作出的这个决定。我们的孩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孤立的个体,城市孩子有太多的优越感,不知道现实生活还有残酷的一面。农村的孩子太闭塞,不知道山的外面还有很精彩的东西。如果城市的家长能够放手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在农村生活,对孩子是一种锻炼,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农村的家长如果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走一走,让孩子看到山外面的世界,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