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给我转两千块钱,月底给你!”微信图标闪烁,是江飞。
江飞是我的发小,二十多年的交情。16年毕业我去了北京后,我们联系就少了些,他是比较刚强的人,很少开口麻烦别人。这也是这么多年他第一次向我开口借钱。
我将钱转到他的支付宝,顺口问了句“够吗?”。
他没有回复。
很小的时候,江飞就是我的邻居,就算后来几次搬家,也都搬在了一起。那时候就一起上学吃饭玩游戏。开始“分道扬镳”是在初中的时候,他跟他爸说要停学,我没拦住他爸打他,也没拦住他停学的想法。
从此,我在县里上学,他在县里做活,勉强养活自己。
年轻小伙子,为了势头,认识了一些混混,自己也沦落成一个混混,混过了宝贵的十七八岁。
即使当初走了路不同,也没有影响过从小结成的感情。
月底很快到了,江飞在最后一天把钱还给了我,他一直是说到做到的人。
本以为事情也就这样完了,可到第二个月,江飞又开口借钱。
两千,月底还。
第三个月,两千,月底还。
我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出啥事了,他说换了新工作,工资还有点少,花销有时倒不开,还笑着说我俩一个月中发工资,一个月底发工资,这样倒一下,就相当于替我存钱了。
大概这样持续了大半年吧,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我们之间的借还链条猛然断裂。
是我的问题,由于在北京的工作不顺心,我在过完年辞了职,打算回西安,手头的一点积蓄,勉强够支持回去租房,养活我到再找到工作。
月中江飞又来定期借钱,现在他从当初借两千,已经涨到借三千。
我说:“要不你这个月省点花,我辞职了,没那么多钱了,等下个月吧!”
江飞回了一串省略号,好半天才说:“没事,我想想其他办法!”
当时大概是辞职,前路比较迷茫,心下有些窝火。就问他:“要想什么办法,你就不能省点花?一个月消费少点也饿不死!”
印象中,他一直是赚多少花多少的那种,很在意所谓的“生活质量”,小时候上网要开包间,跟风要借钱买两部手机,工作后吃住上也从不亏待自己,一点点工资竟然也将几家都市酒店住成了钻石会员......
站在我的角度,很多花销是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外,也劝过他,物欲可以有,但也要看看自己卡里的余额。在我看来,江飞应该是老毛病犯了。
他说:“你不懂!”然后便没了消息。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给他转了一千块钱,这已经是我当时仅能做的了。
回到西安后,很久都没有联系江飞,也没再听他说借钱,或者是认识到现状了,或许是不好意思找我,找别人帮忙了。
大概在17年四月份吧,江飞又来找我了。
公司组团出游,工资没发。想着是正常花费,就转了三千。
我以为也就一直会这样持续下去,偶尔借借还还,也是现代青年生活的常态,毕竟身边这么多二十三四的年轻人,不是上班就是待业,很少有能在物质上将自己养的很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