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友聚,归家后甚觉荒废了一个大好周末,微醺中不自觉站在书柜前随手抽出一书:《我们仨》。杨绛先生此书已读过多遍,不知道怎么在黑暗冬日的夜里,趁着酒劲又选择了它。乱翻几页,熟悉的片段让我想起当初看这段时是个怎样的光景,直到扫至最后一页,“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仨,走着走着就散了……”突然心下一紧鼻子发酸,掩卷不忍再读。迅速拿出手机,拨通和少爷的视频。
这小子半夜里正在偷吃冰激淋被我逮个正着。距离远了心性就变了,舍不得在每次难得的网络见面中用唠叨叮嘱霸占母子交流的机会。我和秀才认真且安静的听他眉飞色舞的讲述,讲自己跑1600米反手引体向上的锻炼经历、讲同宿舍印尼同学的交往,听他讲“他们见到我带来的花生黄桃干就像在人民广场拿玉米喂鸽子的场景”。这时感觉讲了一辈子公开课是有好处的,我能准确的在他讲完的关键节点,用一个貌似傻傻的问题引导他有新的思路继续讲下去啊!
不想对他有那么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叮嘱,环境激励他内心的动力远胜过无数我无力的喋喋不休。这千山万水的距离,让他心中有爱恋能时时感到温暖,就是对他学习最大的鼓励。
少爷不在的日子,他的音响暂到我的名下,每天起床虽日程紧迫,也会随手打开广播《新闻与报纸摘要》。秀才笑我听这档节目的都是提前进入老年生活的,怕自己心灵老去,于是改成放音乐给自己。《漂洋过海来看你》…喜欢过那么多的歌曲,却十八年不变的选择了这首歌,用柔情百转的黯然演绎莫名其妙的疯狂。年轻时以为那是情歌,如今才发现那也可以是写给我们的歌。用我们的寂寞与忍耐放飞孩子,终于明白原来忍耐比疯狂更接近于爱。视频里儿子头发长了,“赶紧去理发要不然我给你寄几个发卡梳小辫”,我逗他。人家倒是有理有据:“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网络这端,他狡黠的笑容倒是把我逗乐了。
少爷说,闲暇时溜达给他老爸买了锻炼用的手套,秀才紧跟着说“买那干啥我不用”,我第一时间在视频看不见的角度掐了他两下,秀才大脑还不算僵死,立刻改口说“这玩意儿还真挺实用”。
其实,这手套确实可有可无,我要的,不过是孩子心里还能有他爹;虽然我们不能时时在一起,但是一家人彼此惦记就好。总好过虽然每天都在一个屋檐下团聚,看上去很“圆”,但连一个体贴的拥抱、贴心的谈心都没有的日子。“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才是相亲相爱最好的方式。虽不圆却也满足。
这几天气温骤降,让人心情上有了岁末年根的紧迫,超市里已经隐隐有了置办年货的味道。又是一年岁末,对于我,即将迎来第一个不团圆的新年和春节。中国人追求团圆,真正的意思倒也未必是过节过年时形式上的团聚,而是“心里要满”,心底爱意满满的感觉就是真正的幸福。不必太圆太满,水满则溢,总要留一个缺口,家里留着那盏灯,他会知道家人一直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