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体,群体和集体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群体在一起会有压力,如何化解让群体真正能发挥出智慧?
和集体相比,群体是更小的一撮人,没有集体那样有组织性,而且身份构成、出现场合,都具有随机流动性。向罗素·艾柯夫教授借用“社会系统”模型,看透“集体”;向库尔特·勒温教授借用“群体动力学”模型,看透“群体”。
比如我们公司目前的销售额直线下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开发一个新项目能挽救这个颓势吗?老板信心满满开发了一个新的项目,底下的人吐槽不少,但是会议上即便有异议也没有提出,反而表现出激动和期盼。你以为自己会大胆说出皇帝没穿衣裳,但是还是觉得沉默是最好的答案。这在系统里表现的就是调节回路。“表达不同”的冲动,一定引起了某个“变量”的增强;而这个变量越强,就越减弱“表达不同”的冲动,把大家“调节”回表面的和谐一致。这个变量之一就是群体压力。
什么是群体?超过三人,就叫群体。群体,是一种没集体正式、比个体复杂的自发组织。比如公司管理层、羽毛球俱乐部,或者今天会议室里的所有人。
什么是群体压力?当成员发现自己的意见和群体抵触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主动放弃观点,接受群体意见,这就是群体压力。
戴上洞察力眼镜,看透人心,不仅要看透个体之心,更要看透个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之心。个体时,每个人都正确;群体时,就走向错误。
如何破解群体压力呢?
1、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
魔鬼代言人,就是故意唱反调的人。被领导安排“故意”而不是自己“有意”唱反调,就没有了“群体压力”。
故意唱的反调,有用吗?有用。就算这些反调,不着调。
2、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的核心技术是:1)重量而不重质;2)提出而不反驳。
“大量不准反驳的想法”,这个设计,让每个人都“必须”发表不同观点,而不用担心受到群体压力的打击。
3、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名义群体法的流程是:
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先独立写下自己的观点;
把观点交给群体,并逐一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
开始讨论;
最后,每个成员独立把各种想法排序,得分最高者作为群体决策。
“先写观点,而不是先讨论”是关键,因为这样,成员就无法迫于群体压力,在讨论时放弃自己的观点。讨论依然必要,但没有一个观点被放弃。
课后思考题:
你听说过“带节奏”这个词吗?你觉得舆论的节奏,真的会被“带”走吗?为什么?怎么带?
思考解答:
带节奏的另一种说法是乌合之众。当没有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或者不值得为之花心思的时候,就会被带节奏,比如键盘侠。还有一种是每个人都不想改变自己,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
所以当我们看主流声音很大的时候,更多的要去想想那些没有出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