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乡的小河
岁月轮转,但转不走的是那份回忆,回忆中的家乡总是有一条清亮的小河,河两岸一般都种了些常见的树——柳树、杨树、槐树等。河水缓缓地流着,时而涨,时而落,偶有小鱼小虾跳出水面,鸭子在水里嬉戏。
每户人家总有一条小路通向小河,河埠是用石条铺的,踩在上面心里总会产生一种踏实的感觉。家家户户的人每天往回家与小河好多趟。记得母亲一早就会手提两个空桶去河边取水,来来回回,像少林寺练功的武僧一样,她铆足劲直到把厨房间里的大水缸灌满。每天如此,练就了母亲一身的力气,我一直觉得她是女中豪杰。早起的妇人提着装了米的箩来到河边淘米准备烧早饭,有时会有米粒淘气地落入河中,这时会有些小鱼儿围过来,啄食着白白的米粒儿,而米粒儿也随着鱼儿们的争抢上下翻飞着。一次,我淘米的时候,故意拎着米箩,把它静静地沉下水面下面,这时,一些贪吃的鱼儿会来吃米。等越来越多的鱼儿在米箩上面来回游动,我猛地把米箩往上一提,露出水面,但鱼儿好像技高一筹,大部分在千分之一秒内溜走了。偶有没逃掉的,慌乱地在米箩内乱撞,有时躺在米面上,露出银闪闪的白肚皮,蹦跶几下。本以为会抓到大鱼的我看着又小又可爱鱼苗,不禁又把它们放了回去,看着鱼儿自由自在地水中样子,仿佛自己也成了它们中的一员。有时,石条下面会有许多螺蛳吸在上面,它们傻傻的样子令人可笑,随手一捞就会抓住一大把,有些机警的马上闭上门,自动脱离石条面,掉入水底。一般几下子,一盘子就有了。螺蛳拿回家后,静养2天左右,中间换几次水就可以剪掉尾巴做葱油螺蛳了,那真叫一个鲜啊!
夏天的小河是我们小孩子的天堂。小河不深,河水齐胸。每到下午3点左右,小河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那时我们的游泳技能都是自学的,看会的孩子的动作示范,自己大胆地反复尝试。虽然中间免不了喝几口水,鼻子也呛到水,但慢慢地掌握了动作本领,虽然是狗爬式,但已经是心里乐开了花。后来大家尝试潜水,到水底摸河蚌,打水仗等,笑声在水面上回荡。有时,鸭子也会过来凑热闹。它们可是我们的师傅,刚刚还在眼前,转眼它们一个潜水就在5米之外了。有时,它们嘎嘎叫几声,好像为我们一起欢歌;有时它们会拍拍翅膀,扇起一波水花,表示心中的愉悦;有时,它们玩累了,就把头往翅膀下面一藏,索性睡起觉来了。
我们浸泡在水里时间一长,连手脚上的皮肤都泡皱了,但感觉还没有玩够。这下可惹恼了家里的祖辈了,有扯着大嗓门喊回家的,有的吓唬要把孩子揍一顿的,干脆手拿了根小竹枝的……我们一看这架式,急忙各找各的河埠奔回家了。到了晚上,爸爸们劳动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满身的汗味回家,小河用清凉的水洗去他们一天的劳累。
有时,冬天的小河也是充满欢声笑语的。记得有一年冬天,极寒天气,河面结了厚厚的冰,这在南方真的不多见。有爱玩的早就在河面上滑冰了,非常丝滑。后来村里的孩子都闻声加入这冰上游戏中来。
现在每次回到老家,每次经过这小河,总感觉这还是以前的小河,但已经不是记忆中的小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