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交谈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突然冷场了,该怎么办?
这里有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另起炉灶。
如果这个话题卡住,实在聊不下去了,你不用纠结,扔下这个话题,另起炉灶吧。
比如,你可以快速地问个问题。“诶,问你一下,刚刚最后那个嘉宾说的区块链到底怎么理解?”
你问的时候,身体可以微微前倾,向他靠近,让这句话不显得那么突兀。
或者,你脑子里貌似突然闪过新奇的事情,和他分享:“我今天早上在路上居然看见那种卖老式爆米花的。都N年没见过这玩意儿了。”
第二个建议:正反回应。
当你没有办法马上接话的时候,不如陷入思考三秒,仔细回味他的话,然后做“正反回应”。
也就是你可以根据自己是否对这个话题有共鸣,来选择做正面回应还是反面回应。
正面回应,就是我和你很有共鸣;反面回应就是,我和你没有共鸣,但是我很有兴趣探究你的世界。
比如,对方说:“我刚从罗马回来。”
如果你在“罗马”这个关键词上和他有共鸣,你可以做正面回应:“我上周刚刚重温《罗马假日》。真正的罗马和电影的罗马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你一时在“罗马”这个关键词上和他没啥共鸣,你可以做反面回应:“我从来没有去过罗马。罗马哪些地方是很值得一游的?”
又比如,对方说:“我是神经内科医生。”
如果“神经内科医生”这个关键词也经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很有共鸣,那你正面回应可以是:“我哥就是研究神经学的。你们肯定有很多可以交流。他现在某某大学做博士后。”
如果你对“神经内科医生”这个关键词实在无感,你的反面回应可以是:“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讲,你们这一行貌似很高深,你们经常用小白鼠来研究些什么?”
通过正反回应,你带入了更多的信息点,然后双方都可以在这些信息点上进行扩展。一个快要谈“死”掉的话题,可能就这样“活”过来了。
第三个建议:扮演苏格拉底。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擅长用问题带出他人的思考和灵感,他的这个有魔力的发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有可能让一次谈话产生真正的意义,甚至让对方重新认识一次他自己。
当然,你的发问词要多样化,比如,除了“为什么?”你还可以问“……的原因是?”或者“我不大懂你的意思,能再解释一下吗?”
同时,你的发问中要加入一些自我陈述,让它不会成为一次考问。
两个人聊天,是平衡的艺术,像打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