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赵金波老师的公开课过后,在教研时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同大家做以分享。
接下来赵老师把对他们学校三年级到五年级的阅读理解这一方面掌握得不好,又没有好的技巧感到很是困惑的问题说了出来。
抛出了这个问题之后,李校长总结了他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一个妙招。那就是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
说实在话,就语文教学,除了阅读还是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方能解惑。
当听课老师和赵老师在互动交流的时刻。他给大家抛出一句话,语文就是语文。
的确,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物理、化学有他们的优势。有他们的符号,有些是我们所不认识的。那是咱们做语文教师也有过硬的资本———便是语言的语文化。我们语文老师最忌讳的一个词————词汇贫乏。在这一点上,我发现有一些教师,在互动交流的时候。显得无话可说。听课的教师有20几位。在点评课的时候,发言出口成章的也就那么三四位老师。我想当你的理论撑不起你的思想的时候,那就只有多读书。还是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最好的诠释。
说到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都是用语言编织而成的
昨天的教研过后,很多听课者佩服赵瑞琴老师的口惹悬河,聂利伟老师的出口成章,郭翠翠老师的思维开阔,李校长的理论性强,而概叹自己的词语贫乏,又细想平时都挺能说,关键时候,就没胆量说了。
试想我们平时在教学的时候,如果都讲究规范,熟练,巧妙地去驾驭语言的话。那么这时候。发言也不至于去找没胆量的理由啦。
细分析,在一所学校当中,有几位语文老师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又有几位能口若悬河?
其实目前真的存在一种现象,在有些学校真的不缺体育,音乐,美术老师。二是恰恰缺的就是语文、数学老师。
在有些学校,虽然有的教师是音乐专业毕业的,但到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往往音乐不让她做儿,让他教数学和语文。
我想这不是因为他真的能够胜任数学和语文教学,而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数学谁都会一点儿,尤其是语文不就是教几个生字吗?能说普通话吗?
术业有专攻,而很多教师的情况恰恰相反,而是根据学校所需,硬着头皮去上课,不是自己的专业特长,也就对语言的要求不那么刻苛了。
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教我们生物的老师。对他的教学语言,我和我的同桌还曾经深入的研究过。在他的讲课当中,口头禅用到一个“那么”,他在一节课当中竟然用了30次。这是我和我的同桌在他的一节课当中的收获。那时的我只记得这位老师的那么对他说讲的生物知识不感兴趣,直到最后升学的时候,30分的生物我也就只考了18分。再后来和同桌说到这位老师的时候,就已经不记得这位老师姓什么,只记得是“”那么老师”。
这些不规范的口头用语,长期浸泡在学生的耳朵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所以不管是教哪一科的教师。都要有意识地使用书面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有语文化的语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