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女儿读初三时,我们使尽洪荒之力,搬进了比较宽敞的新居。一家三代人,得以在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里施展拳脚。可谓井水不犯河水,躲进小楼成一统。连天上的云彩都一片祥和。还有不大不小的院落。父母勤快,四季蔬菜应有尽有,从不间断。小日子过得随心所欲,云淡风轻。晨起看日出,日暮看夕阳,普洱续一杯。这般状态,自定义为:神仙般的日脚。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
后来,女儿如愿以偿,考上了向往的高中。主动要求住校。父母也暂且回乡下老家小住。偌大的房子,一下子清冷了许多。家里只剩我和先生,大眼瞪小眼。只在谈及孩子学习时,情绪才被点燃得高亢激昂。若不是养的两只鹦鹉,偶尔凑凑热闹,同我们拌拌嘴,家里就安静得连空气都凝固了似的。孩子住宿后,先生明显怅然若失。她,一直是他的命根子。自打出生后,一有空就陪伴左右,寸步不离,百般呵护。他,才是她不折不扣的小尾巴。现在,我们如同孩子般,急切期盼过双休。突然提前体味到了空巢老人的个中滋味。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回旧居住住吧,上班方便。”上班方便,纯粹借口。夫唱妇随了。来到旧所,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拂去灰尘,打扫一清。窗外满眼的绿植,新筑的鸟巢,友善的邻居,无不令人动容。深深吸了一口气。房子是小了点,其实生活绰绰有余。
高中的学业持续紧张。女儿突然电话过来,要求租房。此事,一直以来,都在我们的计划之内。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只是,原以为还可以拉长一些孩子独立生活的时间。没料到,猝不及防就被提到议事日程,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女儿一般不会心血来潮。内心忍不住翻江倒海,痛定思痛了一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租房,意味着我们将疲于奔波在生活和工作两地。平时修身养性,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将碎片化地消耗在路上。再者,考虑到生活成本。离学校近的,基本都是破老小。房子越住越小,一夜之间仿佛回到解放初,感情上能否接受?举棋不定之际,先生很果决:“立马,赶紧搞定。”风风火火,联系房产中介,看房挑房,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眼花缭乱。权衡利弊后,速战速决,锁定一套老宅。生活交通及其便利。孩子步行上学,只需几分钟。着手清扫,购置全新生活用品。三天后,内心敲锣打鼓,住进了形式上的新家。
60平米的房子,虽小,但五脏俱全。想必房东当初搞装修时,必定费尽了心思。不过,局促,拥挤,还是在所难免。起初深感不适。好比平时大手大脚惯了,突然要求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先生平时下班回来,喜欢沙发上葛优躺。如今,成了奢望。只好可怜兮兮翻起床单一角,将就在席梦思上。女儿更好奇我,怎么跑三面透亮的阳台上跳操了,提醒我注意个人隐私。先生告诉她,妈妈没地方跳哦。女儿不作声了。事实上,这些都不是问题,有容身之处即可。只要看到她每天放学回来元气满满的样子,房子大点小点,又何妨呢?一家人在一起,陪伴成长向未来,才是人间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