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6上小学以来,虽然也经历着不适应。但总体来说,还是适应比较顺利的。她喜欢小学,为自己是名小学生而兴奋,为经常考100而高兴。班主任说她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都不错。小6其它兴趣班的老师也对她有过类似的评价,上课专注听课,吸收能力强,一说就能明白。
回想起来,也许是在她成长过程中,我对儿童教育的研究,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学习。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做法帮助到她。家长普遍关注专注力的问题,我也想梳理下自己对孩子专注力的理解。
一、对专注力的理解误区
误区一:安静时间越长就是专注力越好吗?
专注的意思是,专心注意,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专注只是指在做某项事情的时候能有效集中,并不看绝对时间。
专注力其实有不同维度,包括
1.稳定:在一段时间内能集中思想。
2.广度:一定时间内注意到更广的范围。
3.散焦:一定时间空间内做不同的事。
4.转移:能够从一种活动跳跃到另一个活动中。
所以并不只是看孩子能安静时间长,就代表专注力好。有的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能注意到相当多的信息,如果理解力强,注意力也很快会转移到新信息上。看似孩子很难安静做事情很长时间,但都完成了事情也完成不错,其实孩子的专注力也是不错的。
误区二:不能坐着认真听讲,安静做一件事,就是专注力不好吗?
这其实也不是绝对的。
因为儿童早期由于经验不足,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具体事物,能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感兴趣也更专注。儿童不能很专注地思考,因为思考抽象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这并非单纯的专注力或耐力不够的问题。
包括课程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上课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支持,是帮助孩子培养对该课程的兴趣,这个很重要。
误区三:专注力无需培养,本来就有,不打扰即可。
这其实也是片面的。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孩子正在做某项活动的干扰,保证TA的注意力能因兴趣而集中。这个在幼儿阶段非常明显,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幼儿因为对某个事物的探索而非常专注。在这种时间确实是要尽量不打扰。
但不是说专注力无需培养。从脑科学的角度已经被证明,专注力是可以被培养,需要合适孩子的方法。
不干扰并不是最好的培养注意力的方式,只是规避风险(干扰注意力)的方式。如果不干扰,等同于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话,那还会产生负面效应。过度放任孩子,或者不管孩子,反而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进而会影响注意力系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二、专注力的杀手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对孩子注意力有损害的事。
以下是脑科学专家提出的,专注力的八大杀手
第一杀手:电视;
第二杀手:频繁打断孩子;
第三杀手:某些音乐类亲子课堂;
第四杀手:长时间嬉闹;
第五杀手:经常性物质奖励;
第六杀手:家庭环境喧闹;
第七杀手:高强度记忆性学习;
第八杀手:长期压力和焦虑
特别提到电视。电视对视力和注意力有损害已是共识。看电视成为习惯的孩子,会习惯于被动思考。因为电视画面是一种外部控制点,造成了观察力的削弱,继而对安静需要动用脑力思考的事件现象和抽象逻辑感到困难。对于家长来说,如果无法避免让孩子看电视,也要尽量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沉迷于电视的孩子,很多是因为父母无法陪伴,只能用电视来让孩子安静。但往往会有得不偿失的结果。
三、帮助提升孩子专注力的方法
在分享以下做法时,我需要先多说两句我的教育价值观。因为我所有做法的选择都基于我的教育价值观。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无所谓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
我认为教育是个系统,孩子是个整体。对孩子的某个行为,都不是简单地看TA表面的行为不合适,就去纠正这个行为。我比较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或者立竿见影有效果的做法,专注力的提升亦是如此。
1、专注力不是单靠上专注力训练的课程来培养,而是在生活的各方面去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如果孩子专注力较弱,我们要做的是先检视自己以往的行为有哪些是对孩子有破坏性的,再有意识地调整,而不只是考虑把孩子送去哪个机构培训就可以了。比如减少电视时间,增加陪孩子玩的时候,玩的内容有讲究,有意识地注意在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打扰等等都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同时循序渐进,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儿童可以专注思考10分钟,那么首先我们要让他们1分钟思考变得很容易,也很自如,然后逐渐增加时间。调整我们家长的做法后,效果也不可能马上呈现,而需要一段时间,比如一到两学期。
我从事大学教育和幼儿教育近10年时间,我依然认为孩子大多数的问题是家长教养问题导致,因此我自己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热爱学习。所以我说的是“保护”。
孩子为什么会对课堂学习坐不住?原因在于课堂学习的知识跟她没有关系,无法跟她的生活关联起来,就显得非常空洞。
课本是固定的,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但家长可以做的,是从生活入手,把课堂的语文、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帮助她找到兴趣。比如前段学拼音,小6最近一直对拼读很感兴趣。讲一个词组就拼读。我们会在回家的路上玩看路上的字,玩拼读的游戏。她出题给我或我出题给她,然后让对方拼。我们会玩得很开心,小6对拼音并不会觉得枯燥。因为学会拼音,她可以开始认识更多的字。
数学的话,我和小6很喜欢做水果沙拉玩。比如苹果切几块,橙子几瓣,香蕉几块。最近开始学混合加减,也可以玩。总共有几块苹果,给妈妈几块,妹妹几块,你自己还剩几块。将抽象的数学计算变成与生活相关的,能帮助她解决问题的数学知识。这是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具象经验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数学关系。
孩子无论学什么,努力帮助她对此产生兴趣,减少负面情绪,非常重要。
小6有一点让我比较欣喜的地方,是她现在对学什么都很感兴趣,都愿意去学去尝试。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选择性地帮她报兴趣班。但至少目前,她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会玩的孩子更聪明更专注,特别是玩探究类的活动
我认为每个孩子智商其实没有多大区别(不包括少数高智商孩子)。孩子聪明、能力高低,与孩子玩的经验有很大关系。玩的过程,大脑神经元在迅速链接,大脑在迅速发展。但玩的内容是有讲究的。动手操作,探究类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主动思考,更聪明。探究类活动,孩子可以观察、比较、有不同可能性、尝试、改变、预测、验证、调整。孩子一直处于主动思考的位置,大脑自然更加活跃。
4、孩子在做一件事时,不打扰
当孩子正在做一件事,尽量不打扰,让孩子做完一件事情。这点对家长而言很难,需要在生活中刻意去注意。特别是当孩子在做一件她兴趣的事情时,会比较专注。这时候家长不能因为要叫孩子喝水、吃饭或者做其它什么事情,随意打断她。
我最近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小6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现她坐姿会往下趴。我会不时地提醒她坐直。后面我发现提醒过于频繁,以为对孩子好,但其实不断在打扰孩子。
5、亲子共读可以提升专注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父母抱着孩子,共同阅读,能够让孩子安静下来。前边说的专注力循序渐进培养,用亲子共读方式是非常好的方法。亲子共读时,父母把孩子抱着,读故事给孩子听,然后跟孩子聊聊故事里的内容。孩子的注意力会被拉回,可以从专注1分钟开始。
6、父母情绪平和,不要让孩子将注意力消耗在于父母的情绪对抗上
“妈妈快乐所以我快乐”、“妈妈快乐全家都快乐!”这是最近很火的一句话。但却是很有道理。
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很抓狂,比如趴着写字,乱动,磨磨蹭蹭或者作业粗心,字写得歪歪扭扭,作业写得很慢等等,这时候我们很容易自己着急或生气了,就去责骂孩子。其实是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我始终坚持,情绪是自己的,大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孩子才会学会为自己情绪负责。如果我们经常生气,或者压着火气陪孩子。孩子其实越难安心做作业。因为孩子会有不安全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责骂。
当我们生气或着急了,可以孩子说明“我看到你的(某个行为),我很生气,我离开让自己冷静一会,爸爸先陪你(如果有靠谱队友替手那就更好了)”
这里面孩子会收获到:
1.不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情绪是妈妈自己的,妈妈自己负责。我的情绪是我的,我自己负责。
2.当孩子可以分清情绪界限,没有承受到大人的情绪,她会感觉安全。依然可以继续专注做她的作业。
3.当孩子没有受到大人情绪影响时,我们跟她说的意见,给她的引导,她才能够真正听进去。
7、写作业时,巧用“番茄时间”
“番茄时间”是我们成人专注工作的时间,25分钟。25分钟之后需要稍做休息,再继续工作,可以专注且高效。
对孩子而言,学龄后孩子专注思考时间只有10-15分钟。做作业,可以利用“番茄时间”。比如15分钟专注做作业,然后休息5-10分钟。休息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学校布置的打卡活动。比如跳绳,做操。劳逸结合。
8、运动、音乐对提升孩子专注力都是有益的
脑科学研究表明,提供孩子一定的活动量,运动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但过度运动则反之。我在每天小6放学后,会带她去公园跑步。不需要太长时间,15到20分钟即可。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身体有个舒展,大脑会重新活跃,完成作业效果会更好。
小6做作业的时候我会播放轻音乐,对她来说她觉得更舒服放松。其实这也是一种抵制干扰的训练,可以帮助她集中注意力。但这个方法我觉得因人而异。
对于专注力提升,我觉得家长在家庭陪伴中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帮助孩子。我比较看重如何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如果能对学习感兴趣,专注力不会差。孩子兴趣活动入手,从可以专注5分钟开始。在孩子专注活动中尽量不打扰,循序渐进去帮助孩子提升。
当然,方法很重要。玩,是最好的方式。
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希望我们一起,愿意努力做更靠谱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