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论
我还不敢打包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读书到底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还是为了不读书而读书。乍一看似乎挺深奥,连自己都把自己的问题吓了一跳,好似自己又向哲学家狠狠迈了一步。其实也不难理解,先说后者,一句古语流传甚广,之所以流传广远那一定意味着它说到了人们心里,引起人们很大的认同感,并前仆后继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哪句话?呵呵,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老祖宗告诉我们,你要好好读书,书读好了除了神仙老子的神通外,基本上要啥有啥。这是多大的诱惑啊!这本无可厚非,人人都是世俗人,都要在这世上生存,靠读书的拼搏改变生活境遇这种愿望和行为值得肯定。但有一样,这个时候读书是一种改变命运的工具,命运改变了,再读书就成了浪费时间,就成了无趣,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困落在这样的死结里?我不敢保证,也没有必要。但至少有两类人不能这样,决不能这样。
我一说就明白。第一类是家长,从来不读书的家长对孩子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这是不是很可笑?当然家长不读书的原因很多,但原因再多也不可以成为堂而皇之的理由,现在阅读方式很多,用手机也可以完成阅读,文字的或声音的,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纸质的阅读更显得可贵;另一种人就是教师,特别是一个把读书当工具,顺利实现入职梦想的教师,读书成为自己阶段性的回忆,再也不愿翻开书本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要读书,你们要好好读书!这种传承只是在把读书当成工具的一种传承,目标很明确,很实际。这不是不可以,但当一个民族都把读书当成改变命运的功利性的工具的时候(最典型的例子是高考结束之后毕业生的集体撕书行为,这几年报道没之前那么热了,是不是考虑到社会影响而被禁止了?禁止撕书容易,但改变这种读书是工具的认识却困难。),这个民族的眼光就不那么远大,它的发展也将充满桎梏。
当然教师不读书原因很多,有些是来自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还有就是来自车间的管理,这样说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哎!试想一下,教师的案头除了作业,除了课本和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教辅之外,还有自己喜欢的书目经典的,新潮的,热点的,高兴了还能著书立说,我们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学者,面对学生时不总是局限于这道题怎么解,怎样才能的高分?而是可以谈一谈情怀和家国,聊一聊历史和人文,点评一下时事和热点,这样的老师才够味儿,才辣的可爱。只谈考试,只谈得高分,只谈这道题怎么做,这样的老师好无趣!
要想让自己家的孩子和自己教的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这当然不是做样子,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让为了读书而读书成为生活的常态,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包括给孩子们看,若那样,读书岂不又沦落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