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来自小区里、学校里、亲子班里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们。这些年,托“带头大哥”大少爷和初入交际圈的小少爷的福,我认识的孩子可谓是满坑满谷,多得记都记不住,叫不上熟人名字的尴尬事儿也时有发生。
带着孩子认识孩子,大家多以乳名相称。这些年下来,也发现了一些乳名上的变化。
大少爷的同龄人,家长多是七零后,甚至还有六零后,孩子们的名字还都算保守。家长们给孩子起名字,特别是起乳名的时候不怎么有新意,所以重名率很高。院子里,叫果果的孩子我就认识五六个,男果果,女果果,大果果,小果果,张果果,杨果果……再来是同音不同字的多,比如天天和添添,佳佳和嘉佳,琪琪和琦琦还有奇奇……经常搞得我各种混乱。
后来家长群体从七零后为主体变为八零后,名字开始出现了些变化。很多家长开始喜欢给孩子起各种有特点的小名,曾经有一段时间,食品名儿特别受欢迎。院子里经常出现大米、小米、汤圆、丸子一起做游戏的有趣场景。不光是主食和点心受欢迎,水果名也很抢手,比如樱桃、桃子、核桃、火龙果和桂圆我都认识。
除了这些,也有比较想得开的家长。不知道是不是受老人讲的起个贱点儿的名字好养活的影响,起名字不拘一格。比如我认识有个孩子的名字居然叫屎坨……每次见到这个孩子,我不是不认识,却也不好意思直呼其名,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不知道这孩子长大以后心理会不会留下阴影什么的。
到小少爷的玩伴儿,家长里还加入了九零后,那名字就更是五花八门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叫英文名字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这些名字被没什么英文基础的爷爷奶奶叫出来,和爸爸妈妈的发音明显的不同,所以特别难记忆。我不是很赞同给孩子起英文名,因为我总觉得在孩子幼年期,该进最大努力让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天天被用英文名儿称呼的孩子这方面恐怕就差一点了。
其实起英文名字是人家家长的自由,我的不赞同也未免有些多余,但是,起英文名字也拜托各位家长用点心好吗?比如我最近认识了个叫Rainbow的孩子,一个男孩子。权且不说这本就是中国人自己琢磨出来的英文名,光“彩虹”这个词,就透着浓浓的非男性气息。更何况,彩虹旗是代表同性恋骄傲的旗帜。一个男孩子,如果自我介绍说名字是Rainbow,怎能不让人产生与柜子相关的联想呢?
还有孩子叫Cherry、Apple什么的,这些也都不是名字呀好吗?特别是很多英文词汇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很多不怎么好的引申,比如遇到叫Cherry的女生和叫Dick的男生,我都会忍不住皱皱眉头。
也许,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个“洋气”的名字会好处多多。但是这种“洋气”也只是家长的一种自我陶醉罢了。毕竟大和风味浓郁的“犬次郎”和乡土气息浓重的“二狗子”之间,真的没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