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科研工作,一般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到博士阶段,当然,有些同学可能在本科阶段就入组接触科研了。大量阅读文献是开展科研的敲门砖,从基础的研究背景了解,到好的科研想法的诞生,都需要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来获取。但是,阅读文献也往往是科研小白们在研究初期感觉较为困难的部分,其中英文文献的阅读,更是让人头疼,最常出现的情况是难以首尾兼顾,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最后的结果是,一天看下来,头昏脑涨,腰酸背痛,但是关了电脑,却发现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在这里,借助简书这个平台,我想分享一点点我的经验,与科研同行们交流,希望能对深受其苦的同学们有一点点启发。
首先,在阅读文献之前,我们一定要明晰,这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脑风暴找到新颖的科研想法?是基础研究背景调研?是数据搜集?还是老板安排的汇报任务,不得不完成。只有明确的读文献的目的,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文献,阅读的效率也就越高。最好能将阅读的目的用简介清晰的话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防止在阅读过程中被带跑偏,关注一些与当前任务无关的细节。大脑也是有惰性的,在没有deadline或者明确的任务规划时,很容易被文献中的其他信息所干扰,所以阅读目的一定要率先明确。
其次,时间宝贵,注意力有限,应该先看哪些文献?不同的领域,可能论文或者其他文献资料的长短,结构不尽相同。所以,根据自己所研究的方向,可以先阅读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作者一般都是该领域的大牛,受到期刊的邀稿发表文章的。阅读综述性文章,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焦点问题。在充分阅读了大牛的综述文章后,再看研究型论文往往就能够对号入座,对文章的研究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就更不容易忘。
最后,文献不是看完就能记住的,所以,一定要记录。那么怎么记录呢,我的习惯是按照研究专题来记录,一个专题一个PPT,每一张PPT记录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依据,然后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回顾一下今天的记录内容,努力回想建立联系,如果有新的想法就写在备注框中,这样就不是很容易忘记了。然后每周抽时间整理PPT,把总结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在新建的页中,这就是你最终沉淀下来的自己的东西。
科研不易,成事需以勤为本,祝同学们成果多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