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遍云山是我师》作者黄金

《搜遍云山是我师》

作者/黄鑫

人字有两笔,一撇为逆境,一捺为顺境。平淡,就这么笑意盈盈地立于两笔间,或远或近,忽高忽低......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乡村文化、自然与生态、艺术与文明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中华文化从开天辟地到鼎定天下“易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增广贤文”无不是对中华文明的探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会和价值理念,是在讲好中国故事。

生态与自然,人与乡村我们探寻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魄。只有你心静、悟透,咱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风景这边独好”中华大地勃勃生机无处不美。美术创作与创新,艺术家还是一个圈子里一位艺人的艺术人生,从成长至少还有你花大量的时间在努力的路上默默的耕耘。认知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是从不懂到懂,但是“懂”从来都不是别人告诉你的,是自己学习路上的进步和感悟。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就那么高,你和他说也是徒劳,甚至还会出现副作用,可是,当他自己突然明悟了,那么书画界就会再多一位大画家。

当艺术家把艺术创作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将真善美的表达视为毕生的追求,创作将会继续前行,只有这些才能给我们的民族留下耐人寻味的文化财富,这个工程的意义将会更加深刻。画家笔下所有生动的画面是画家与山水树木融合,作品表现的是山水与画家对山水情感的统一体,通过描绘山水表达内心情感。一切缘于自然、心境与意境,至于是否是山水的真实写照,不是主要问题。在我国风景画称“山水画”,更是由于中国有独特的山水文化。历来文人士大夫与山水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少文人热衷于老庄思想,隐于山林,同山水结下不解之缘。在与山水的接触中,他们发现山水最能够体现自己的境界,山水也最能够反映出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人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从原始人类的流徙颠沛到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定居,从事农业,这中间是经过了700万年痛苦而漫长的用生命探索人的生存和出路的。所以上古人们如此敬爱自然和农耕,是印刻在基因里的。感恩自然的馈赠的同时,竭尽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这片土地上的作物繁茂生长,并且将成熟的果实敬献天地。

春、夏、秋、冬,是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在时间上的划分。秋,是指的作物成熟;夏,是指的果木茂盛而壮大;春,是指的太阳让万木开始茁壮成长生生不息;而冬则是草木之下,有寒冰,人们必须保暖,在建筑内或者洞穴延续生存,包括动物在生活中生存保暖暖冬生活。没有天生的足够的果实和粮食供采摘,这是700万年的生存经验,那么人们最寄望春天的到来,因为冷冻的土地开始松软,给生存带来希望。春天是适合耕种的季节。在黄帝时代,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通过观察星辰,确定了春天,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面时,大地回春;是时必有盛大的祭祀。

春节来到欢乐的人间,她蕴藏着中华的精萃,中国节的特色特别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包含着许多关于美术语境与画面。年的确定,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集合,但是其决策权还是在部落首领以及相关的拥有智慧和权力的人手上,我们按照古代的说法,这个人就是帝王。尧时代已经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具体时间,只是目前不大清楚,他们是以什么时间作为一年的开始。

过年又叫过春节,那火红的春联,喧嚣的爆竹,是迎年也是迎春,那是人们最新年新春最诚挚的盼望和祈福。春联与书法艺术是分不开的,人们用各种书体来展示自己的书法艺术本领。古建筑的雕花楼、土木砖瓦等;古时有木刻、套色木刻,年画、窗花、瓷器花及纹理、红灯笼、幡、迎财神、庙会、花轿雕花等与中国美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能见到的装饰品都有中国美术的存在。在春节的这个节日里,摆在我们面前的关系美术范畴的就许许多多。

新年之美好,在于从嬗变中走出来的岁月季节之新。那梅花昨天凋谢,今天枝头又有了新花,花落花会再开,且开在了新年新春。新春花又开,梅花欢喜满枝头,那就是我们大自然的语言,一幅美丽的诗画。

节日的夜晚,总是美好的,窗外挂着喜庆的灯笼,家家户户窗户里透出温暖的光,夜渐深,却不是万籁俱静,窗外几许爆竹声,打破这夜的宁静。夜灯素淡的美丽,如梦似幻,垂挂下人间美好。恰似那人间烟火正浓,落在希望中,寻得一份美好,各色的彩灯闪烁之光,夜光与彩彼此呼应,便也就溢满了幸福;节日里快乐的生活中,拥有更多美好。在喜庆的意境里,总是难眠。此刻,彼此的心情似乎内心已经充满了暖意,期盼着春天的到来。

今宵静坐窗前,感悟人生。岁月静好,聆听内心的声音,抚平心情的褶皱,将那些生命中遗落的曾经,以及眷恋的光阴,都一一整理,让心灵宁静,心境淡泊。挥笔泼墨间写一两首小诗,喝上香溢春天的咖啡色和那朱砂的一抹红,显得交相辉映,在一种想象中彰显珠联璧合,惬意的春色在纸上流淌,把自己灌醉在墨海的边缘。

高兴是一种心境,一种天然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在普通人生之中寻求高兴,要在人生苦难之中寻找高兴,要在弯曲人生之中找寻高兴。

有人说:人生不是靠心情生活,而是靠心态生活。心态好了,生活处处是阳光。调整心态,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尤其人到中年,压力大,负担重,心态很容易走向极端。谁能拥有一个稳定平和的心态,谁的余生就更加平顺如意。“心态是竖立在人生路上的双向门。”你可以将它转到一边,获得喜悦;你也可以将它转到另一边,陷入悲伤。中年人的世界,写满了不易,我们能改变的事情越来越少,但有一样东西,你随时都可以拥有,那就是好的心态。心宽则人安,心大则福大,心善则路坦。要爱自己,这里谈的不是自私的爱,就要保持好心态,过好余生的每一天。能把身体照顾好的人挺多,能把精神照顾好的人次之,而能将灵魂也安顿好的人,凤毛麟角。有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却放弃成长。停止学习,停止探索,久而久之,灵魂开始浑浊。

有人五十出头就开始享受晚年生活,真是又喜又悲,喜子孙满堂,悲在自封前程,己是日落西归,“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人正在开始第二次的创业如日中天,如果是一个无趣的人,一个灵魂无趣的人,自己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很难获得身边人的喜欢。让灵魂有趣这件事,跟年龄无关,跟职业无关,跟性别无关。

成年人,在朝九晚五、柴米油盐的间隙,目之所及,皆是需要自己照顾的人,却唯独少了一个照顾自己的人,也要抽空关照一下自己的灵魂。别让它蒙尘,蚀锈,滋生污垢,这是爱自己的最高境界。人间不过是生老病死,活着不过是喜怒哀乐。爱万物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吧。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身披铠甲,无惧风雨。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若不累,一切皆安。把自己的灵魂安顿好,远离浊淖,归于清平。不负深情,不负此生。

画者从与心者也,一件艺术作品如果能呈现出创作者一种真实的状态,它就具备感动的能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我的经历、记忆与人生的感悟。艺术家创作的“经验”也是与人生的阅历无法割裂开来的。在经历人生的磨砺后,却依然保持一种简单的状态,单纯的内心,对待自己的艺术,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优秀的画家之所以可以将现实升华到奇妙的艺术境界,演绎出个性鲜明的作品,是因为艺术家本身迥异的性格及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沉淀下来的,这些弥足珍贵的生命闪光点,它是画家真实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足以照亮别人照亮自己的生命璀璨之处。艺术家在生命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也在艺术中领略了人生的精彩。他们用自己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创作出一幅幅撼动人心的作品,引领观赏者享受其中,感悟其中,这是艺术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艺术开启了人类的心灵之窗,荡涤着人们灵魂深处的高贵与纯洁。以心灵探究灵魂,让灵魂照亮艺术的丰满色彩,是这些艺术家们永恒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向成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一份完美的人生。

昨夜在画画,画一半时突然间抓上一本书,泡了一泡茶,翻阅着……

石鲁在《笔墨章》的开篇表明自己的态度:“笔墨者,艺字总归,术之微要也,非复古家所谓民族神秘之孤魂,亦非崇洋家所谓物体之皮毛,也非务虚家所谓‘力透纸背’之神功,又非务实家所谓不可言传之绝技也。余则谓:‘孤言笔墨犹言字句,岂有文乎?’    ” 他认为:“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

笔墨语言来源于生活与自然,也是画家对生活与自然进一步认识的结果。因为有了生活才有表现情感语言的形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表现生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任何情感语言、环境语言及形式都是付诸生活流淌出来的,而生活自然而然就成为绘画语言及形式产生的本源。

热爱艺术是幸福的一部分,就像是有一个读懂你的人;创作中有一种成就与温暖,就像是有一个愿意陪伴你的人。读懂艺术是一份无言的欢喜,就如累了有一个拥抱可以依靠;痛了,有句懂得可以舒缓。即使两两相望,也是一份无言的喜悦;就如红颜知己即使默默思念,也是一份踏实的心安。彼此懂是通往心灵的呵护,因为有人懂,情怀可以诉说,痛苦可以解脱。因为有人懂,孤单时有人相陪,无助时有人安慰。懂得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简单的语言却包含了万千,因为懂得所以深有体会。知心人开心的事,有人知你负累,懂你苦衷,因为有人懂得,就是一种快乐,因为懂得,就是一种幸福。

生活也需要适当留白,是为了把心放宽,让自己积极乐观起来,留下精彩的那一部分,舍掉那些不必要的烦恼,用一颗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尽美和精彩。大自然的花草数不胜数,尤其是那些连名字都没人叫的出来的花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依然会去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草长莺飞,绽放自己的光彩。当你是一位画家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所想,把自己的话题和健康的思维用手中的笔发挥到极限,在艺术世界发光发亮,让自己快乐无穷,焕发青春。春是美丽的,百花争艳,诗意盎然。

漫步在春的世界,心灵会在鸟语花香的圣洁中升华。友情如春,温情恬静、纯真美好;亲情如春,温馨醇香、幸福甜美……

一段如画的风景,一份美丽的情感,都会给我们带来春天般的感动与甜蜜。

杨绛先生说:“人这一辈子,不会骗人、不会哄人,不会演戏,不会玩套路,你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活得无比痛苦。不管和谁相处,你都是真心实意的,你将会伤痕累累。”这句话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善良、真诚、纯朴,当然这都是美德,我们应该学会。可是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人性是复杂的,社会也有不光明的一面,你虽然善良,但是要面对邪恶;你虽然真诚,但要应对套路;你虽然纯朴,但稍有不慎就会被欺骗……    所以,善良要有度,真诚要给对人,纯朴要学会藏。否则,一路艰险,受伤的是自己!

如果人品底色本正,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潜身学习,积极修炼,不断摸打滚爬,终能有自己的一方天空,供自己挥斥方遒。而不是自命清高,脱离实际,否则只能空有抱负,找不到施展之地,一生蹉跎!人品好,诚实,但不能直来直去;心正,但不要一根筋;善良,但不要没有底线;能干,但不要傻干;好心,但要给对人……做好人难,做老实人更难,不是别人为难自己,而是在为自己的脚步跟不上世界寻找借口。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学习。当你寸步难行,当无比痛苦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反省,就要涅槃重生。这个世界向来不乏公正,但也不会为某个人量身定做,只是偏向于那些适应社会的人。你既可以,有人品,有真心,有实意,也可以,活得开心、漂亮。

前些日在阅读时再次读到杨绛先生,杨绛不愧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称为先生的女士,每次读她的作品都能被她的文字深深滋养触动。比如《我们仨》真诚而质朴,清淡而感人肺腑。每当迷茫焦虑看她的自传《杨绛传》总能被温柔治愈。她学贯中西,知书达礼,内外兼修,从乱世中走来,经历过颠沛流离大是大非,大苦大难。却总能温良明媚如初,她是知己。也是温柔的母亲,文学家,活了104岁生活的智者。她身上有一种哑光却不暗哑的品质,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所稀缺的。当代年轻人心浮气躁或遇到挫折迷茫时,不妨慢下来,读读她的人品甘露《扬绛传》,看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帮你韬光养晦,锤炼心性。一个活透了的一生智慧甘露,多读几遍必然能受益匪浅。

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传神之趣” “气韵生动”为首的“六法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写胸中逸气” “不求形似求生韵" “不似之似似之”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及黄宾虹的“绝不似而绝似”等等。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具有代表性的,在《魏晋胜流画赞》他认为画面上的形态、比例、明暗等细节,都是世俗所赏识的,画家无须将精力放在迎合世俗之所好上,而应该用心于写神、取神,将物象的精神状态生生地记于心中,又能得心应手画出来,这样的作品方可以妙赏。顾恺之认为,“传神写照”,还要求把具有一定个性和生活情调的人放在同他的生活情调相适应的环境中加以表现。写神须先取神,从而使“迁想妙得”获得对象神的途径,从而将画家的思想潜入到他所表现的对象身上,去体会对象神的特点。黄庭坚题韩幹的马曰:“妙画骨相遗皮毛”。题李公麟画云:“李侯画骨不画肉,笔下马生如破竹”。这是提出了骨肉与神形乃是作同一范畴运用的。宋元文人论画,多以尚意、尚气、尚韵,而在轻形似上是一致的。其中苏东坡的解释最好。欧阳修云:“古画画意不画形"。黄宾虹曰:“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似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具在,何劳图矣”。黄宾虹认为画能传“内涵之神”,强调山水内美精神。他认为神似高于形似。齐白石在论绘画形象时曰:“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画必须要以形神兼备,相得益彰。

春节,余闻故乡泥土的香味,前几年每逢节日我经常回老家一趟,这些年怕见到真实,也怕回老家见到有几只疯狗,我也怕说实话,说实话的人只会让那些干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的人晚上睡不着觉,怕说实话的乡亲会对笔者说了一些实话,其实我也怕听到实话。其实歪门邪道的人就是更怕说实话的人,何况是现在有摆在眼前的事实,见实事求是说话,就会有人在夜里尿裤子的。有些人,他到一定年龄就是会睡不好觉,尿裤也很正常,何况他是心术不正,他必定穿尿不湿。心存正直,正人君子的人他是一觉睡天明的。我的见闻里毕竟还有真实的东西,这种事的写法这些年也好像是我也习以为常。我从未考虑听来的话哪些是真假。例如木炭用红纸包的再漂亮,还是改变不了它的颜色。捡拾光阴碎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比鬼还可怕。

“不要欺负老实人,把老实人置于绝地会更疯狂,如果你要毁灭我,而我又不能以正常的情况击败你,那么就同归于尽;引用普京大帝霸气的一句话: “如果俄罗斯没了还要世界做什么“。”

莫言曾说:人品越好,朋友越少,人越踏实,混得越差,心越善良,苦难越多,做得越对,活得越累。这个世上从不缺丛林法则,缺的是公正。现实告诉我们,做个好人难,做个老实人更难,这就是人类的悲哀。一针见血道出不适应社会的人,所面临的困境,书本没错,教育没错,可是无墙的学校是社会,才是人生修行的顶级学府。

生活是大杂烩,人情世故是修炼场。如果人品底色本正,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潜身学习,积极修炼,不断摸打滚爬,终能有自己的一方天空,供自己挥斥方遒。而不是自命清高,脱离实际,否则只能空有抱负,找不到施展之地,一生蹉跎!人品好,诚实,但不能直来直去;心正,但不要一根筋;善良,但不要没有底线;能干,但不要傻干;好心,但要给对人……做好人难,做老实人更难,不是别人为难自己,而是在为自己的脚步跟不上世界寻找借口。殊不知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学习。当你寸步难行,当无比痛苦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反省,就要涅槃重生。人生的道路皆坎坷,悟,是人生命运的又一个起点。这个世界向来不乏公正,但也不会为某个人量身定做,只是偏向于那些适应社会的人。你既可以,有人品,有真心,有实意,也可以,活得开心,混得漂亮。杨绛她是生活中的美术胜过一幅美丽的仕女图,文学与艺术、艺术家与文学家是抱在灵魂深处的一颗优秀的果实,她是中年人往后的养生堂里的一杯圣水、一颗圣果。

艺术,美学,文化?那么厚重而典雅的字符实在与我的弱小的文句不符。将浅显的表白,袒露的心迹嵌在烟火的寻常里,以此自慰自安,想来才是自己的初衷。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忘不了的从前,因为少年时代充满了淳朴和简单。可以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长大,可以在大好时光里不慌不忙地爱恋。

以文字下酒,以光阴的花开入诗,试着将自己放置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下,看时光的流动,看梅花绽放处处明媚多姿,诗书墨酒半夜潮,博取人生快乐时;可以独酌,可以浅唱,便是极大的欢喜。

人生的旅途中,痛苦与快乐,泪与笑,并驾齐驱。谁也不曾赢过谁。不用怨怀,不用后悔;活在当下,生命给于你漫漫人生,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通过成长的点滴,书写出一生的精彩。驮着时光,我们一路不断地去寻找,寻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寻觅中,亦已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

人生旅途,从来不在乎,命运的对与错,不怕旅途多么坎坷,不畏前路多艰辛。努力的奔跑,逆水行舟勇往直前。所有的一切,靠自己去努力争取的,尽管遵循自己的意愿,一路斗志昂扬朝前走吧。人世间疏忽间,似已匆匆数年。时光依然美,经历却非凡。人生,再回首,来时路上,曾经为所追求的痴狂过,追逐过,迷恋过,笑过,哭过,乐过,悲过。人生,就是一部喜怒哀乐的交响混合曲。人生最怕的是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甚至无聊的事情而牵扯太多的精力,也白白地错过了做其他事的机会。

人生在宇宙世界就是一场匆匆过客,唯有青山绿水才是永恒话题。阳光普照大地,日月星辰罗布寰宇,都是为了无私给予自然万物的光明与能量,这种光明与能量,道祖称之为德,德就是来自虚空的能量,一种无私的利他精神。

人,生活于世间美好的时光,心存善念;天地之间,唯有德能改命,就如光合作用一般。行善积德的人,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增加自个的福报。

人活于世皆如草木,当有感诸事不顺之时,在于因是内心阴郁忧愁困积太过,这种不知不觉的阴性能量积累于身,不易逝去,此时需要有保持阳光的心态;行好事,莫问前程;以行善积德的行为来生发自我的内心光芒,逐渐净化遣散内心的阴云雾霾,气运磁场也就慢慢随之改变,驱邪扶正能得到提升……

人活一世知草木与春秋,知人性知德行,万物皆春;若你行善积德能够获取自然能量的光芒,有如草木的光合作用。由好心态来决定人生的道路和光明的行程,叙写一段一段有色彩的人生的艺术作品。

惬意的一刻,读书学习能获取古圣先贤的精神能量,蓄养气质和内涵,它一定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古圣先贤的精神能量,也是从天地自然之中感悟而来,凝结成心血,付诸于文字传世,就是纯正的德能使甘泉流淌。

大凡喜欢读书学习的人,都能够养得一身静气,道理通明,内心澄澈,语气平和,举止文雅,有着气质和内涵的蓄养。读史读书能开阔一个人的心胸和视野,能提升一个人的维度空间和思维境界,这是多读好书的结果;若读的尽是机谋权变之书,反而会变的冷血阴暗,郁郁寡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以获取短暂的欢愉,这与毒草不分务必伤人,岂能谈德。读书学习也有选择,要多吸取阳光健康的营养,去弃糟粕,才能改变自我。

大江南北,万物复苏。向阳花木早逢春;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前提是坚持读书学习才具备选择,但能力越大破坏越大,所以行善积德仍是基础,才高若不厚德,必生灾难。

善行天下,积德行善的人处在光芒的焦点,“牧心者牧天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风向,需以德为本以才为用,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能量加持。

人生最大的能量源泉,就是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选择一群优秀的人为事业发光发热,这对改变自我是大有帮助的。

生命,是两个永恒之间的一片峡谷,两岸青山之间的一条彩虹。花花世界,茫茫人海。人活着常把自己给弄丢了,为什么不去寻找自我,一个失落了自我的人是福还是祸呢?人,生命如此之美,在于幸福中有一种灵魂的香味。寻找自我,每天欲能多次地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品行,可以说是寻找自己。然而,人常常有因为自己而把自己而失落了,或是太自我。

构筑一个自我天地的人,求个一官半职,或多赚几枚铜板,或是为了个人荣誉与名利之类,于是处心积虑,处处逢迎,不自我反省,不为己后半身而悟,这些为了谁?还是为了自己。然而“自己"如同眼睫毛,当眼前全是眼睫毛时,反而又“睫不自见”了。俗见有人一心只为一己之利而取,而争、而奋斗时,穿着一副善良的外衣说三道四游说,四方化缘、口吃八方,借慈善面具,甚至还说梦见什么神啊佛啊之类的谎言“神明托梦,梦见到的什么等等……"其实是他的父亲先前孽缘交给子孙的答卷,这样人说的话可信吗?彻底失去了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神明何在,若能有托梦之说,神仙说:“荒塘”。

于是想起了很搞笑的事,在某年某日读到一则宣传建庙的彩色印刷读物上是这样,拆庙建庙的故事,某人在学生时代至褪色时光四十多年炫耀着曾经的那历史“矛与盾"的关系非常突出,有人手中还有着某年某日收到的彩色画面上闪亮的句子。

人皆有私念私欲,私念私欲膨胀时,“自己”反而被挤没了,寻找自己不是像看管一件物,紧紧抓在手中就得到了,就不会失落了。凡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就能感召天地正能量!任何事情都是变化无常的,人的心性也是一样。但心性有个玄机,若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就会越来越身不由己,被阴性能量左右和纠缠的比较多。

古人曰:祸福无门,唯心自召。这句话说的就是天人感应原理,您想什么就会遇见什么,怕什么就会来什么,迷悟一念间。心中有美景,气运自阳光,凡事多往好的方面去想,气运磁场也就慢慢随之改变……

任何事情,一半天意,一半人为,阴阳和合之谓道。若要改变自个的气运和磁场,德、慧、位正能量,都是不可或缺的天机,其中德能量就是基础。人,也许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如果岁月是首歌,曲调悠扬,余音绕心,每一次吟唱,都是安静的讴歌;若岁月是首诗,平平仄仄,韵味留香,字里行间,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灵魂对白。

我们的故事在这世界谈的再多有很多人是听不进去。有太多的须要我们重新再学习,甚至是需要我们要去传扬。吴冠中说:“他说我是画幸福的画家。其实我喜欢悲剧,我过去一直喜欢悲剧,但是悲剧一直走不通,那么一直到现在,尤其到最近几年,到晚年我慢慢地回到比较黑的,悲剧性的东西就比较多了,仿佛又回到我童年这样。”

吴冠中他在法国学画时,老师如果说这个画“漂亮”,就是贬词。他说:“虚谷在的话,我要请他喝茶聊天。张大千来,对不起,不见…我觉得话不投机,有代沟。”

学生让他讲讲。他说:“漂亮和美不同,漂亮讲得是那个质感——细腻,美往往是造型艺术里面的独特性、构成美,这两个不一样。我觉得张大千的作品就是漂亮,像《飞萧楼》,潘天寿的作品是美,感人。”

他又解释:“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分的,而是以思想来划分的。” “反传统的目的就是想解放我们” 。采访他的时候,他刚写了《笔墨等于零》。这话很刺激,一动传统,一定惹人惊跳,他被骂得够呛。

他说“元明以后,我觉得是落后的,无可非议地落后的,落后了怎么样来改变?要反传统,传统的东西必须要反掉它一些。”他举文艺复兴为例,“我们说达芬奇,他作为坐标,作为定位,一直在变,变变变,变到了印象派,变到了梵高,变到了马蒂斯,变到了毕加索。差距多大?到中间为什么能够到这一步,就是一步一步反的。儿子反老子,孙子反父亲,不断地反,有时是反反得正,所以逐步反下来之后,它实际上是在一步一步进步。”他说他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解放我们,不在古人的笔墨那种固定的程式的标准里面。”

我觉得酒和朱砂是同一样的颜色。爱喝酒的人一闻就知道,什么是酒,酒有分好酒、劣酒,会喝的人都能品得出来。没有喝过酒的知道什么,乙醇与碘酒的颜色他们也分不清是酒还是什么?酒和朱砂与我都是兄弟,不闻就是一片广阔天地。今天高兴就聊到海阔天空,大风当道,有什么说什么才是正人君子,还有人都在看,还有谁不出话在闷闷不乐,回头是岸,世界让我们荡起双桨充满幸福快乐。

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一件真正满意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其二、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区分出那些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特征。一件艺术品它是具有审美的价值;审美,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精神活动。它是复杂的,因它包含着感觉、心理、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多样化统一的神精活动。

在艺术的长河中,可以看到有两种类型的作品。一种作品是趋向于某种暂时的时代精神需要而出现的个性化。它可以在一时被哄抬起来,但其艺术生命却非常短暂。如当代的国画有范曾、何某发等人的作品,当年荣宝斋正堂有一幅大画他把蜻蛙与小孩比大小,中国画有这样做吗?我在参观何某发的花鸟画展时见到他的麻雀比小母鸡还大站在树梢,能这样画麻雀吗?只要潮流一变,它就会死去。亦如陈传席在书法评论中能评诸家书法的优劣,见其他的原创书法不堪入目。北京王岳川书法论文满天飞,他的书法作品你见了就会反胃。佳节在家有时间,那一日翻阅2008.10《中国书法》杂志,遇见孙晓云照片下方有她的一段话“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是中国文化的母体。”现在的孙晓云当了书法倌又有一种心态在表现自己,向王镛先生进言“书法不能称艺术”论,她难道忘记了过去。

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生,艺术所诉诸的对象是人。艺术是一种呼吁,艺术可以夸张但应坚守着有正义价值观念的色彩,彰显艺术家的心灵之美,那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人心和人的情感深处求得回声和共鸣,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的作品,才是成功的。真正美的艺术品,必然是属于人民的,并且最终也必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一年又一年,时光好不经用,恍惚之间,又是新的一年开始了。人生如四季,有春华秋实,有寒来暑往,四季有轮回,周而又复始。岁月以相同的方式经过每个人,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经过岁月。这一年的经历,也让我们知道:你所看到的惊艳,都曾被平庸历练。当千帆过尽,才知健康平安是多么珍贵,当繁华落尽,才知道平淡归真是多么美好。

曾经在太多好听的歌曲里沉迷流连,那些年的流行歌曲还历历在目,其实并不是真的知道歌中的内涵。那些年,那些事,一摞一摞的好书从未认真去读,对于自己身边的风景也是视而不见。人生漫漫,时光匆匆,今夜过去又不是一个年。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风华正茂,金榜题名,大展宏图!

黄鑫

2023.1于东海岸诗巷灯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