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C端产品差别

1.What层面

B:代表企业商家,英文是Business,用户通过它进行日常的商业活动提升企业内部,产业链上的效能问题包括【协同,连接等】效率和成本

C:最终为商业化变现负责

2.Who层面

B:客户≠用户,所以在业务升级上,客户重在管理,用户重在具体的业务,客户每个行业的定义不同,在这个地方代表的是最终决策付款的人

B.端角色之间可能存在互斥关系,比如项目的实施会影响某些人的效益,所以要在前期采用策略做好引导,避开等工作。

C:角色相对单一,且好容易理解和代入,根据产品所属类目的不同,可能在细分出重度产品使用者,但是本质上还是单一用户,只是参与度不一样,比如内容类的优质PGC

3.    When使用时间层面

B:法定工作节日,特殊行业除外,可能有轮班排班的情况;

C:时间分布碎片,一般集中在上班前,午休,睡前等,特殊产品,特殊人群除外,比如三四线的社交类的产品。


4.    Where使用环境层面

B:APP为主,web为辅助

C:业务环境:Web端为主,app为辅


5.How层面

5.1用户结构

C:用户结构灵活,可以按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行为属性等进行分层

B:用户结构以一般以实际工作内容作为区分,比如供应链体系中的仓储主管,仓库专员等。和公司的组织架构强相关,架构权限相关功能需要考虑是矩阵型组织还是职能性的组织,还是项目形的。

5.2调研方法不同

B:通过业务分析调研,梳理业务现状,根据业务现状考虑解决方案,方法有面对面访谈,专家组建议,实际体验。一般有四个层次:

5.2.1  to项目发起人,确认产品价值。具体包含项目发起的背景、项目想要达成的效果、效果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5.2.2  to管理者,确认管理需求。审核,审批【人,物,事】和基于衡量效果中拆分出来的KPI考核指标;

5.2.3  to业务经理,确认流程。与其他部门的衔接。

5.2.4to业务执行者,确认流程细节


C端对需求几乎是无感的,很少有用户对产品有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所以调研的方法基本上需要产品经理自己挖掘

5.3业务设计思路

B:以用户为导向

C:以业务为导向

5.4架构复杂度

B:五颗星。都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序相关,但是b端产品要充分考虑和原有系统的连接问题,可能是互斥,重叠,或者相关,所以在架构产品结构时候,要先站在系统这片森林的视角,看各个子系统的相互衔接性。

C:三颗星。产品之间相互独立,但是多产品线的组织,需要考虑底层信息的同步,比如授权登录,用户中心


5.5竞品分析

B:不易获得,但是也并非不可寻。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5.5.1 伪装成用户,获得三方的商务联系方式,讲解内容系统方案

5.5.2  在官方渠道上找官网,官方新媒体账号等

5.5.3 看对方的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中对应的产品聚焦的模块。

5.5.4 充当应聘人员,了解其内部产品.但是要注意法律边界,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