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传承了几千年,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美德,相信很多人小学的时候都有过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经历,但是长大之后就渐渐变少了,大家渐渐的变得不敢扶了,因为大家怕被讹,那段时间所有人对跌倒的老人都是担忧害怕但却没一个人敢上前扶,至少得有两个人在现场,一个录着视频另一个才敢扶,于是2014年春晚的舞台上就出现了一个小品——《扶不扶?》。
那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是什么?是2006年南京的一起彭宇案。彭宇案被说成是让道德倒退50年的案子,明明自己好心扶了老人却被讹上了,由于证据不足,最终只能承认是自己撞了老人。而王浩法官的那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也让不少人寒了心,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再去扶老人。
很多人觉得这是个无解的命题。扶了,后患无穷,被赖上的几率无穷大,即使最后证明你是无辜的,也弄的精疲力尽,悔恨不已!赖人的,没有任何惩罚,最多随口道歉而已,一点诚心都不会有,先例比比皆是!
但好在现在国家《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民法典中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社会再次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而且要证明救助者是肇事者,必须提供证据,否则不予受理,使用谁主张谁举证,这样会有利于社会风气恢复。现今社会,完善的法律才能引导社会发展朝向积极、正义、公平和公正。
虽然现在大家依旧对扶老人会被讹上心存担忧,但我相信只要大家相信法律,相信民法典,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会恢复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