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都没怎么写文章,工作上有了一定调整,也新搬了住的地方,变动有些多,人也就静不下心来,以前在挤得人贴人的地铁上都能写上几句,当时真的觉得自己真牛: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现在就算端端正正坐在桌子前,也会半天憋不出一句满意的话。
担心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题目能戳中读者内心么?这样写是不是用上了那些标题技巧。我有没有在自嗨,能有多少点击量?结果直到今天早上,写一篇文章依然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这些天的过度思考让我畏首畏尾畏,没写一个字!如果我今天还不顿悟,估计树树世界的树连叶子都不剩了。
三思后行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言,可有时正是“过度三思”成了我们行动的绊脚石。
去跑步:可是回来还要洗澡,没有合脚的运动鞋,对健身器材一无所知在健身房里会不会很尴尬;想进入一个新领域:网上那么多入门书籍到底哪本最权威?要不要报辅导班?会不会影响现在的工作?结果半年过去,你也没开始跑步,大学四年过去了你还是不知道练肱二头肌要用哪个器材,转行的想法已经在脑子里晃了三个月你还是没决定到底要从哪儿开始。
各种各样的想法充斥脑袋,想把行动过程的所有步骤都考虑清楚,想把行动后的所有结果都预料到位,却发现现实永远在变化,更让人崩溃的是我们的想法更是一秒钟一个样儿。
决定来北京之前的两个月,我觉得自己都快抑郁了。一会儿想去看看更广阔的天空,一会儿又舍不得家里父母;一会儿小心脏骚动不安,觉得自己该在大城市锻炼一番,一会儿又觉得小镇上找个工作,安安稳稳一辈子也不错;一会儿想北京房价那么高,奋斗大半辈子买不起个厕所怎么办?一会又觉得想那么多干嘛,年轻不就该去闯闯?
我隔几天就做个表,把去与不去的利弊和可能都写下来,比较来比较去结果只是更郁闷。当时就盼望着能有一个大神出现在我面前,告诉我:就这么做吧,我拿生命保证这就是最好的选择。现实就是这么现实,没有大神,小神也没有。
现在想来,那些所谓的“三思”简直是对我脑细胞的浪费。现在我在北京,这正是我最初内心的想法。我不敢说这是好的选择,留在家里会更幸福也说不定。但我确实因为这个决定打开了另一扇窗,多了些看世界的视角。其实不管选什么都会留下遗憾,过多的思虑并不能减少遗憾的发生,时间更应该拿来上路,而不是在交叉路口徘徊。
毕竟活了这么多年,我们多少都会有些自己的判断标准,该想到的在最初的最初其实都已想到了,
过度冥思苦想毫无用处,抓紧时间尝试所有的可能性才是划算的事。
除了升学、择业、婚姻、育儿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慎之又慎之外,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事情值得你思前想后,茶饭不思呢?甚至个人认为就算是这几件事,除了育儿之外只要能及时发现问题都有很大的补救空间。
如果你正在徘徊不前,记住:只有去做了,才能产生结果,仅仅是设想,对实际状态不会产生丝毫的改变。盲目行动并不可取,但它比只停留在设想要更更更为可取。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通过行动来打破平衡,让问题暴露出来。选对了皆大欢喜,哪怕不对,也可以及时调整路线走上正确的道路,可你要只是在岔路口转圈,神也不知道要拿什么来给你指路了,估计哪怕他说北方有宝藏,转晕了的你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所以,
行动!行动!不行动,再完美的计划和设想都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