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指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选择以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躺平的人,降低欲望,减少消费,拒绝社交,远离奋斗。当代年轻人,选择躺平的人越来越多了。不结婚,不生娃,不社交,不买房。这种社会景象,和几年前的场景截然不同。终身学习的概念,还尸骨未寒哩。
老有专家批评年轻人的不作为,我老嘲笑专家不食肉糜,是舞台前的提线木偶,或是真傻,或是装傻。躺平摆烂才是当代年轻人面对现实情况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社会阶级固化,上升通道闭拢;社会公平丧失,贫富差异巨大,总体而言,是奋斗的收益下降。当躺平和奋斗,结果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那何必要做牛马?
抽象一下人生关于奋斗与躺平的选择,其实是一种跨期决策。
{选择躺平,当下收益为10,未来收益为12;选择奋斗,当下收益为5,未来收益为20}在折扣率较低的情境下,大部分人愿意奋斗,牺牲当下的舒适性,博得未来的高收益。而当前社会局势发生了变化,经济下行周期中,奋斗的收益被狠狠削减,跨期决策模型为{选择躺平,当下收益为10,未来收益为12;选择奋斗,当下收益为5,未来收益为14},即使不考虑折扣,正常人都会选择躺平吧,笑~
当代年轻人,其实都是理性的。针对不同的收益,做出了合理的选择。
此外,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成长于95后的Z世代,相对老一辈从小生活相对优越,物质的富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导致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精神追求,不为五斗米折腰,家中又不缺粮。
我老哀叹,当今的年轻人没赶上好时代,前人或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浪潮,或是赶上了互联网造就生产力提升的红利,或是赶上了房价增速大于GDP的投资年代。当然,比战乱时刻还是要好点的。
赶不上好时代,注定造就了我们这代人的碌碌无为。个人运势有概率的影响,群体来看碌碌无为者居多。时势造英雄,吕布离开了三国时代,不沦为杀猪佬,也不过是个禁军教头罢。
债务重组阶段,信心丧失的年代,终归是痛苦的。信心,很重要。
我曾推崇凯恩斯主义,现在却会怀疑,使用货币或财政政策,到底是平稳波动,还是抚平小的波动造就一次更大的波动。我不知道答案。
债务沉重,土地财政失效,税收收取比例也不低,发债能否解决问题?依旧是扩张负债罢。本身循环无法继续,强行修补,是否只是掩盖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
只是我觉得,风没有这么安静。
“人本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多美好啊愿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