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在一起。
我:“你用完为什么不给我充电?”
她:“我没用早就给你啦!”
我用心感受了一下,她并不是刻意否认。而是在她心里可能有一点点回避,不愿意去正视这件事。一刹间我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有些悲伤和怜悯。
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呢?她忘了,我不是该生气吗?这正是我感到悲伤的所在,那一刻我突然记起,以前因为类似的事我责备过她,而这几天我在释放自己的时候过于激烈,责备她也太多了。
我想在许多家庭里,这种责备都不稀少。如果我们在房间里装一个摄录机,一天下来回放看看。我们也许会被自己脱口而出的指责吓到。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最容易受到指责的往往是无还击之力的孩子。
亲爱的朋友!我并不想煽动仇恨,请你想到这些的时候感受一下。此刻你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你因为过去对孩子的指责而责备自己吗?所以是的,我们怎么最对自己就会怎么对别人。如果能觉察到对自己的指责,在指责别人时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别人的羞愧就会容易的多。做到这些,就像此刻,发生这件事的当下,也许我们能有怜悯在心中升起。怜悯像一团温暖的光,一旦在心里生长,接近慈悲的力量就不远了。
非暴力(Aitmsa)一词源自于甘地的非暴力不抵抗,它的原意是慈悲(不杀生)、心无敌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许你已经明白,心无敌人意味着虚怀若谷,意味着海纳百川。我们从小培养的竞争意识往往很容易给自己或者孩子树敌,敌人越多恐惧越多。也许因此能做到社会意义上的优秀。为了这个也将会使我们紧绷、痛苦,消耗大量心力,心胸狭隘也是随之而来的。分明还有另一种途径能走向我们心中的远方。专注于做事,专注于自我,不给自己找敌人,看到做的好的人能欣赏他们向他们学习。如果你能专注于自我,专注于做事,甚至整个世界都会向你敞开,你所得的也远不止是优秀。超越优秀走向卓越。
从怜悯到慈悲心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之遥却需要我们不断觉察,用心体会。放下所有评判真诚的去和我们周围的人产生连结,越过评判走向那片道德与不道德之外的田野。
“亲爱的,我想问你是我想确定一下……真的希望你没有责怪自己,是这样也没关系……”
这件事过去已经几天了,今天把它写下来心里面还是有很多懊悔。允许懊悔的发生让它在心里停留一会儿是我现在能做的。我懊悔过去几年中对孩子陪伴的缺失,懊悔对她的无数次指责,深深地懊悔。
半个月前,送她到学校门口的那天,路上我们俩都很放松,聊得很投入。听到她对同龄人抑郁症隐患的担忧,发现了她的恐惧,在青春期孩子是多么敏感呀!
我突然看着她真挚地说:“对不起亲爱的……我很后悔!……你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我去接你,都使劲儿朝你笑呀笑,你也朝我笑呀笑……等到上了中学,我突然害怕学习成绩,你朝我笑呀笑,我却使劲儿地批评你,还瞪着你…………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你朝我笑呀笑,上次放学看到你朝我这样笑……我……心里很高兴……”已经走到学校门口了,她的眼神里黯淡和闪亮交替。她笑了。我很不舍,也许是因为懊悔吧!我想朝她使劲儿笑笑。她已经转身跨过了校门。
不要责备自己吧!允许这些发生过的事发生,就这么发生吧!允许自己也允许她。也许下一次见她,我能朝她笑呀笑,笑的像以前一样。
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慈悲心不可能朝着一个方向。我们不可能只对孩子慈悲,而对其他人苛刻。即使只为了孩子,不一致的处事也是在向他展示虚伪。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我们自己也是。无论怎样包裹、装饰都无法隐藏,只有真诚,真诚才能无敌。